本届水博会展览规模达10000平方米,汇聚近100家国内外水务领域企业,围绕“科创赋能·智水未来”主题,打造一场赋能产业升级的行业盛会。
作为本届水博会的主办单位与参展商,深圳环境水务集团精心搭建特色展台,以AI赋能新质水为核心亮点,全面展示水务领域创新成果与服务能力,成为展会焦点之一。

该集团紧扣水博会主题,展台在延续“厂站·绿元体”“管网·蓝动脉”“数字·水孪生”“环境·新生态”四大核心主题展区的基础上,实现全方位迭代升级,打造沉浸式智慧水务体验空间。
作为全球水务企业领跑者,集团依托全产业链业务场景,持续推进“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转型,此次展示的多项核心技术成果尽显硬核实力。
与往年相比,本次展台的展示载体更趋丰富,新增城市防洪系统、大模型智能巡检一体机(V-BOX)、无人机样品运输和检测系统、陶瓷膜一体化尾水处理装备等关键场景沙盘,观展者可通过“微缩版”直观感受前沿技术的应用逻辑。如V-BOX搭载国产低功耗AI芯片,内置多模态大模型,低样本训练实现水务多场景(水厂、泵站、管网和河湖等)的异常风险事件识别,破解传统图像识别“单一场景/单一内容”的技术短板,水务常见异常事件覆盖率达到80%,比传统大模型方案,硬件成本降低85%。

展台创新性增设橱窗展示区,成为人气聚集的“打卡点”。展示区内的“千家万户水管家”品牌吉祥物蓝小象毛绒立牌憨态可掬,吸引观展者纷纷驻足合影;一旁播放的“水管家在身边”系列视频,通过生活化场景展现集团从管网维护到用水服务的全链条保障能力,让专业水务服务更具温度。
据悉,近年来,深圳环境水务集团持续深耕“千家万户水管家”这一民生服务载体,在全国率先搭建供排水一体的网格化服务网络,让用水服务的“窗口”搬到群众家门口,以常态化上门服务打通供排水服务“最后一米”。截至10月底,“千家万户水管家”累计上门服务212万次,现场解决诉求3.3万件。2025年,为进一步推动水务服务的数字化转型与升级,该集团充分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优势,推出“千家万户水管家”智能体,推动“千家万户水管家”服务向“智能化服务”全面转型。
展会期间,集团展台人气持续高涨,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代表、行业专家、企业同仁纷纷驻足咨询交流,沙盘前人流不断。观展嘉宾通过沙盘模型与现场讲解,深入了解集团在厂站绿色转型、管网高效运维、智慧水务管理、生态循环发展等领域的系统解决方案,对集团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实践成效给予高度评价。

厂站绿色转型方面,集团打造城市绿元体,致力于将滨河水质净化厂打造成第一座“三生融合”水质净化厂,利用上盖空间建设智算中心和数字产业园,通过再生水液冷系统和热泵系统回收80%余热,为生产设施、上盖产业园及周边建筑提供绿色能源,实现水资源和热能双循环。
管网高效运维方面,集团立足深圳市打造节水典范城市的目标,推动供水漏损控制取得积极成效,赋能深圳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2016年至今,深圳市供水管网漏损率由12.4%下降至4.6%,处于国内外先进城市前列,每年可节省约8.9个西湖的蓄水量。
智慧水务管理方面,集团构建行业首个覆盖各级业务单元的云化数字孪生系统“深水云脑”,支撑集团涉水事务智慧管控。此外,集团聚焦智慧水务监测体系升级,自主研发了地空一体智能监测运输系统——无人机样品运输和检测系统。该系统深度融合水空两栖无人机与水样智能运输舱,突破传统水质监测中“数据滞后、覆盖不全、溯源困难”三大痛点,在洪湖水质净化厂等场景试点中,系统实现监测效率较人工提升数倍、人力成本降低30%以上,全程可溯源,为供水安全与生态保护铸就智能防线。
生态循环发展方面,集团瞄准供水厂尾水全量资源化难题,自主研发打造出一款具备“一体化、智能化、低能耗”特点的新产品——陶瓷膜一体化尾水处理装备。该产品作为“全国首个全量资源双百循环项目”的重要内容,能够对尾水进行高效处理,将其稳定提升至安全回用标准,进水水质100NTU,出水稳定低于1NTU,成功破解供水厂最后1%的尾水高效全回用难题,过程低成本零废料、结果全回用零排放、投资低成本长收益。
从技术创新到服务升级,深圳环境水务集团展台全方位展现了供排水一体化先行示范企业的综合实力。此次亮相2025环境水务产业科技博览会,集团不仅以主办单位身份搭建了行业交流合作的平台,更以硬核技术成果与温情服务彰显了全球水务企业领跑者的实力与格局。接下来,集团将持续深化智慧水务创新实践,推动环境水务行业绿色转型,为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水务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