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技术前沿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前沿 » 行业法规
 
行业法规

一年“漏”掉一个太湖都是管网老化的错?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0-22  浏览次数:1030

    我国城市地下管线老化造成停水、停电、停气时有发生,燃气管道、暖气管道事故频发,管道“跑冒滴漏”严重。以自来水为例,平均漏失率为15.7%,有些地方甚至高达30%以上,而发达国家最高水平是6%至8%。管道漏失导致我国每年流失自来水70多亿立方米,相当于一年“漏”掉一个太湖,足够1亿城市人口使用。10月18日,在安徽合肥召开的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交流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表示, 要进一步完善城市公用事业服务价格形成、调整和补偿机制,打破“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管网基础设施建设。(《人民日报》10月20日)

  实事求是讲,我国包括自来水在内的城市地下管网,由于公共财政投资建设滞后和乏力,老化现象普遍,由此造成管道“跑冒滴漏”严重。就此而言,全国城市自来水管网一年“漏”掉一个太湖,管网老化确实有无可推卸的责任。由此,改变思路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管网基础设施建设,以弥补公共财政投资城市地下管网不足问题,具有十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但问题是,就我国城市自来水管网“跑冒滴漏”问题严重,漏失率远高于外国同行,管网老化固然是一个应该打板子的原因,但同时也不应该忽略的是,自来水经营者管理不严、经营不善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一方面,维修不及时造成的管网漏水。一条管道破裂,造成一条街积水;一个管道口破损,整个小区被淹。诸如此类的镜头,不管是在现实中还是在新闻里,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固然,诸如此类水管道破裂跑水事故频繁、造成水源白白大量浪费,与管道老化、外力破坏和天气影响等很多时候有很大关系,但也与自来水管道设计安装不合理、埋藏太浅,以及管道破裂后自来水公司的应急处置措施不力也不无关系。简单说,这也就是一种管理不善的后果。

  另一方面,与这些明显的跑冒滴漏管理不善相对应的,则是一些人为的偷用水现象也不容忽视。比如未办理相关用水手续就私自在自来水供水主管线上接“老鼠管”、偷用消防栓的水浇花、通过“滴水”(就是指把水龙头开一点缝,一点一点滴水,积少成多。如此一来,机械水表不会转动)以达到用水却不用给钱的偷水、蹭水等违章用水现象,在很多城市时有发生,媒体也屡有曝光。

  据媒体统计报道,2005年宜兴市每月被偷用自来水上万吨;在广州,每天被盗用自来水一成多;在长沙,自来水公司每年流失的水量中有2/3以上被盗用,给该公司造成很大损失;江西南昌,仅消防栓一年被盗水曾达2000万至3000万吨,这一水量可供严重缺水的甘肃通渭县所有居民生活至少七年……这些被偷用的巨量水,有谁能说最后不都是算在了管道老化,以及因此跑冒滴漏这一“大筐”的账上?需要追问的是,为什么自来水被盗现象严重,为什么如此大量的自来水被盗用,而且很长时间内没有被发现和很好治理?显然,自来水公司的管理不善,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

  改变思路,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包括自来水在内的城市地下管网基础建设,这样无疑是对的。但既然要引进民资,实行不同程度上的“公私合营”等,那就得先算好此前公共投资这本“帐”——不但是包括自来水等管网的账面价值,还是管网新旧、可使用效果的潜在值。而这,就需要我们客观看待此前的城市管网利用效率不理想,到底是真的由于管网老化所致的问题,还是管理者的管理效率和能力等所致的问题。只有这些搞清楚了,才能更客观的对这些管网估价,才不至于国有资产估值不准甚至低估太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流失。同时,这对社会资本参与也是一种公平,不至于社会资本参与时无章可循。

 
 
[ 技术前沿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