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委员呼吁增加阶梯水价免费"槛" 专家说不可行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6-30  来源:大洋网《民意圆桌会》  浏览次数:252

    大洋网讯(记者 唐子玲)日前,《广州市水务管理条例(草案)》开始征求意见,广州居民生活用水或将以每户每月用水量22立方米、30立方米两个“槛”实行三级阶梯式收费制度,“阶梯水价”引发全城热议。今日(29日),广东省政协委员苏忠阳、知名节目主持人林涛、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朱远生、广东增法律师事务所主任吕绍东、大洋网首席评论员万庆涛做客《民意圆桌会》,对此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苏忠阳和林涛建议阶梯水价有罚有奖,增加一级免费“槛”;万庆涛提议以人头为计量标准;而朱远生和吕绍东则认为目前奖励节约和按人头计量都不可行。

    有奖有罚 委员呼吁增加免费"槛"

    “若真的要实行阶梯水价制度那也没问题,”广东省政协委员苏忠阳说,“但关键是能否再多分一级,比如给予用水量在15立方米以下的用户水费优惠甚至免费?”苏忠阳认为,既然是阶梯性水价,超过标准要加水价,那节约了就应该有一定补偿。

    知名节目主持人林涛对此也深表认同。他说:“阶梯式水价,就应该给市民‘阶梯感觉’,有上有下,用多了要惩罚,用少了要奖励。”他认为,阶梯式水价可以算是惩罚性的措施,而惩罚的上限“槛”也应该合理制定。“如果超过平均用水量就要多交,那么受惩罚的比例过大,几乎50%的用户需要接受惩罚,所以阶梯式水价有上限幅度,这样市民接受程度才会更高。”

    按人头算?奖励节约?专家说不可行!

    有网友认为以户为计量单位不合理,应以人为计量标准,规定每个人的用水量,否则“作为低收入阶层和普通收入的大家庭,纷纷成了“被涨价”的对象。”而在南京和无锡,施行的阶梯水价就规定:超过4人的家庭,按每人每月5吨计算。

    对于网友的建议,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朱远生说:“不可行!”他表示,目前的阶梯水价方案是根据2004年统计调查的广州市居民用水的基础上做出的,按照平均每户3.2人、每日人均限用水220升、每月30.5天计算得出的标准。朱远生说:“虽然按户计量肯定没有按人头算合理,但以人为计量标准的做法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水费只是由自来水公司代收,不具有实际操作性。”

    万庆涛直呼:“这是偷懒!政府和自来水公司就是嫌麻烦!”他认为,政府户籍部门和自来水公司联动,完全可以实现以人计量的收费方式。

    对于网友提议的“用少奖励甚至免费”,朱远生和吕绍东却都表示,“不太可行,操作起来比较难,因为自来水公司有成本问题,免费的钱从哪里来?”林涛当场反驳:“惩罚来的钱不可以用于奖励吗?只罚没奖,民众心理上不平衡。”

    靠"阶梯水价"节水 经不起推敲?

    朱远生表示,目前媒体和民众对于阶梯水价有误解,他强调实行阶梯水价是政府行为,自来水公司只是代收,并未从中获利。而且,从西江引水成本很高,不提高水价可能难以运转。

    万庆涛则认为,西江或者北江引水工作是政府行为,市民已经交税,故此这部分成本不应再在水价中让市民埋单;同时广州是结构性缺水,而政府有很多节流工程是做得不足的,比如集中雨水去灌溉。

    苏忠阳也指出,政府应推行其他方面的节水措施,而不是通过“阶梯水价”来实现,否则市民完全有理由怀疑这是变相涨价。

    “政府和自来水公司想节水,我怎么没见在电视台投过什么公益广告?”林涛也质疑有关部门称阶梯水价是为节水。他认为,政府部门和自来水公司在节水环节中并没有做好自己的工作,而是把皮球踢给了民众。“这个包袱不应该给老百姓来背,也不该拿老百姓先开刀!”

    相关新闻

    广州年内将调整水价 居民用水将实行阶梯水价

    昨日,广东省水利厅厅长黄柏青在广东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广州将于年内调整水价,包括民居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等多种用水类别,目前水务部门和价格部门正在做水价的论证工作,年内就会有结果。【详细】

   “阶梯水价”草案已通过 人大请市民提意见

    记者昨天获悉,《广州市水务管理条例(草案)》是本年度立法项目。该法规草案已经市政府第13届137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提请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广州人大网昨天发布关于征求对《广州市水务管理条例(草案)》意见的通告。【详细】

    听证最快7月中旬后 自来水价每吨至少涨9分钱

   《广州市水务管理条例(草案)》前日开始对外征求意见,透露出广州居民生活用水拟实行阶梯水价步伐渐近。广州市物价局有关负责人昨日回应称,会在出租车运价调整完后再听证,这意味着至少排期到7月中旬以后。有业内人士分析,因为受近年水资源费涨价影响,如果自来水涨价,1吨至少涨9分钱。【详细】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