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地处海岛,受地理条件限制,淡水资源非常短缺,基本依靠大气降水补给。市水务局统计资料显示,全市水资源总量仅6.9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近
700立方米,不到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而世界上公认的人均用水警戒线为1700立方米。资源性缺水,成为制约舟山经济社会特别是海洋经济可持
续发展的最大瓶颈。
面对“水荒”的切身之痛,早在1998年,市委、市政府就作出了“舟山发展水为先”的战略决策。坚持一手抓境外引水,在开发利用保护好本地水资源的同
时,大力建设大陆引水工程;一手抓节约用水,积极开展创建节水型城市工作,把提高用水效率、挖掘用水潜力,作为促进舟山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
作。
2008年,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力争于2010年完成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
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全市相关部门各司其职,企业、机关、学校、医院、街道(社区)等积极参与,广泛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建立和完善了
行政指导、法律规范、经济制约、科技挖潜、宣传引导等多重手段相结合的节水管理模式,形成了“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通过开展创建活动,群众的合理用水、节约用水行为习惯不断养成,跑、冒、滴、漏现象大为减少,节水器具广泛使用。同时,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机关企业自
觉整改,用水效益处处衡量,节水爱水惜水的氛围日益浓厚。
目前,全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9.95%,节水型企业(单位)覆盖率达22.3%,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2.68%,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
99.62%,非常规水资源的替代率达到39.27%……正是有限的水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才有效地缓解了舟山经济社会发展、人口
增长与水资源日趋紧张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