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水资源的归属权到底该归谁“所属”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7-13  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王涛  浏览次数:569
    核心提示
    近年来,不少掌控水资源的地方政府或企业,为摆脱困境、寻求发展而引进外资。公共资源被高价“卖出”的背后,价格上涨的买单者最终还是老百姓。由此引发的社会思考一直没有停止——国计民生资源该由谁“掌控”?月初,西安市水务集团的成立,为这种思考注入了新的内涵。也许,这是国内许多城市水资源企业摆脱困境的一次有益尝试。
    家住西安市兴庆路已退休的许老师这几天一直关注着媒体报道,尤其是一些与国计民生资源有关的新闻。因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称“外资高溢价再逐西安水务,巨额利润恐由居民买单”。对此,他认为:“水资源作为一种事关国计民生的资源,任何人不能随意买卖,这些资源应归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府所有。”据了解,不少关注此事的老百姓都有着类似的想法。
    外资逐鹿水资源市场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对引进外资的政策也越来越宽松。近年来,不少大型外资集团不惜巨资纷纷抢占市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不少外资企业盯上了事关国计民生的资源市场,其中水资源被外资收购的情况尤为突出。”6月29日,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石英担忧地对记者说。
    7月3日,西安永诚律师事务所的姜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一直比较关注水务市场并购案,威立雅集团已经先后收购了兰州、昆明、成都、宝鸡等西部地区的自来水公司,西安水务市场已成外资抢占的最后一块‘蛋糕’。”
    姜峰表示,法国苏伊士集团北自昌图、南至三亚、东起上海、西达重庆,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拥有22家合资企业,供水人口达到了1400万。在今年3月底,苏伊士旗下的中法水务与美国地球工程公司达成协议,收购其在天津的供水项目,中法水务持股52%、而天津自来水集团则持股48%。
    同时,具有153年水务领域专业经营历史的法国威立雅公司也在中国掀起了收购狂潮。迄今为止,威立雅拿下了天津、上海、北京、成都、昆明、兰州等近19个城市的21个合资项目,供水人口达到了3000万。
    石英表示,这些外资水务公司的经营期限一般是在30年左右,也有50年的,而其占股权份额均接近或等于绝对控股的50%,这是外资抢占水资源市场最常用的手段。
    “7月1日,西安市将八家水务有关部门整合,组建的西安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这是西安市积极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优化组织结构,提高行政效能,做大做强国有资产的改革和探索。”西安市编制委员会一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告诉记者。
    买卖中的利益博弈
    “近几年,在国内多起自来水项目的竞标中,高溢价是实力雄厚的外资的制胜法宝。”石英介绍,2007年8月,法国的水务巨头威立雅集团以17亿元的高价抢占了兰州供水集团45%的股份,而底价仅为4亿多元。2007年10月,威立雅出资9.5亿元,拿下底价为3.1亿元的海口水务集团50%的股份;为获得天津自来水公司49%的股权,威立雅出资21.8亿元,高出7亿元底价两倍多。这些数字已成公开的秘密,很多关注此事的媒体都曾报道过。
    外资抢占我国水务市场的背后,是未来可见的丰厚利益回报。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水价正以每年约10%的速度上涨。外资对自来水公司进行股权收购之后,都普遍享有协议规定的水价(不足部分由财政补贴),如此一来,外资在经营期限内的利润稳定在25%到30%左右,而且是高回报无风险。
    国企和民企在抢占这一市场时表现如何?
    一位长期关注中国水务的专家表示:“在外资高溢价收购的同时,一些资质良好的国企和民企也着手抢占水务市场,然而相对于资金雄厚的外资来说,他们的声音显得很微弱。”
    在出售国计民生资源时,地方政府又扮演怎么样的角色?
    石英表示,不少国计民生资源企业连年亏损成了地方政府的包袱,这个也是地方政府热衷出售这些企业的原因。外资抢占我国水务市场时,地方政府是最大的赢家。在目前的水务外资收购案中,兰州自来水项目卖给外资17亿元,当地政府从中拿走了12亿元;海口项目9.5亿元,地方政府拿走了6个亿。地方政府将地方自来水公司一卖了之,一方面放下了所谓的地方财政包袱,为企业解困,另一方面财政有钱了,政绩有了,GDP也有了。丢下的隐患是国民的下一代为外资水务垄断经营、垄断水价买单。
    近年来,威立雅集团已经先后收购了兰州、昆明、成都、宝鸡等西部地区的自来水公司。有专业人士表示,西安是该外资集团的最后一步棋,一旦西部水务市场布局垄断成功,水价暴涨成为必然。在这场利益博弈中,老百姓是最大的输家。
    国计民生资源该由谁“掌控”
    随着水、石油、天然气等国计民生资源市场遭外资抢占,人们开始关注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这些国计民生的资源该由谁掌控?
    西安石油大学一位姓陈的教授表示:“2006年以来,中国煤化工项目受到了包括英美资源集团、美国GE能源集团、壳牌、道达尔、陶氏等众多外资企业和机构的关注和投资。经历了“煤化工”叫停风波之后,外资在中国联手地方再次掀起煤化工热潮。截止2007年,泰国正大集团、美国电力资源集团分别斥资130亿元和18亿美元(约140亿人民币),分别在新疆阿克苏和安徽宿州市建设一个煤化工项目。据不完全统计,外资投向中国煤化工产业的资金总额已高达近4000亿元人民币。疯狂涌入的外资,让中国煤化工产业如火添油,愈烧愈旺。”
    西北大学张蓉老师表示,目前,国计民生的资源大多都掌控在政府手中,这些资源在政府服务群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当这些企业因种种原因陷入困境步履维艰时,各级政府机关基本上都采取了财政补贴的措施。
    她认为,国计民生资源形成的产业,应该让全民所有,国企垄断主要原因也是保证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下居民和企业正常用水。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国计民生资源产业改革也是必然,而这需要企业、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促进发展。而现在不少地方政府将国计民生资源一卖了之,将关系中国国民生存之本的资源置于悬崖之上,这样的做法明显有悖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方向。
    目前,针对石油资源,国务院、财政部分别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开征石油特别收益金的决定》和《石油特别收益金征收管理办法》。据此,国家对石油开采企业销售国产原油因价格超过每桶40美元所获得的超额收入,将按比例征收石油特别收益金。
    这一举措的出台,具有里程碑意义,不仅是国民享受资源收益的开始,也体现了国民也即国家对资源的主人地位。
    “资源企业”摆脱困境的出路
    国计民生资源企业以及其形成的产业链如何摆脱困境?
    “我并不是反对水务市场的改革,只是对外资的收购手段和地方政府一卖了之的行为表示反对。”水协协会会长李振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说,由于水价长期过低,我国60%的自来水企业都是亏损的,剩下的40%虽然不亏损,但赢利都在1%到2%左右,而这一背景也成为了外资寻机收购的主要原因。
    石英表示,目前外资抢占我国公共事业以及国计民生资源情况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广泛之势。对于一般企业或产业引进外资没有错,这样既可以解决企业发展的燃眉之急,也可以减轻政府的负担。如果涉及公共事业和国计民生资源出售,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谨慎,这些企业或产业一旦被收购,定价权就被收购者操控,到时政府的干预行为也是有限的。政府放弃责任,一卖了之的行为,最终吃亏的还是老百姓。毕竟外资进来不是做慈善,利润才是他们最终的追求。也许,改革才是资源企业摆脱困境的出路。
    对于公共事业和国计民生资源的改革并不是没有成功先例。城市公交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事业。在2007年以前,西安公交行业由于以服务老百姓为宗旨,基本上靠政府补贴运营。城市公交在体现政府责任时,每年对公交的财政补贴,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在这种情况下,西安并没有将公交行业一卖了之。2007年,陈宝根市长调研城市公交,亲自乘坐公交车后,要求公交部门实行刷卡乘公交五折优惠(学生卡三折优惠),政府将加大对公交公司的财政补贴,这一举措是全国少数几个实行公交优惠政策的城市之一。
    有关专家认为:西安此次成立水务集团,其实也是抵制外资抢占西安市水务市场、寻求发展的一次改革和探索。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