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星消息(信息员 孙奇) 11月17日,天津市民期盼已久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天津干线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天津干线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的一部分,全长155公里,始于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西黑山村西北,总体走向由西向东,沿线经过河北省保定、廊坊的8个县市和天津市的武清、北辰、西青3区,止于拟建的西青区曹庄村北出口闸,采用无压接有压地下钢筋混凝土箱涵输水,设计流量50立方米/秒、加大流量60立方米/秒。按可研阶段估算,天津干线投资约85亿元,建设工期约为3年,资金由国家统筹安排。
此次开工建设的是天津干线工程全部位于天津市界内,始自武清区王庆坨镇西南津冀交界处,止于拟建的西青区曹庄北出口闸,工程全长23.945公里,总投资14.77亿元。
为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成通水后及时发挥效益,天津市同时规划了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主要包括城市输配水工程、自来水供水配套工程及用水分区水厂和供水管网工程。其中城市输配水工程包括新建向中心城区供水工程、向滨海新区供水工程和王庆坨水库工程,完善北塘水库工程和引滦管线扩建工程等。目前,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向中心城区供水工程的初步设计报告已经批复,部分工程已于2006年6月开工建设;向滨海新区供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在紧张编制;王庆坨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已经市发改委批复,正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配套工程总体可行性研究正在编制之中。按照市政府要求,天津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将在中线干线工程完成前具备通水条件,确保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与中线干线工程同期发挥效益。
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天津市供水系统的空间布局为:引滦入津工程从天津市北部入境,供水范围以中心城区和北部、东部地区为主,包括中心城区、新四区、蓟县、宝坻区、武清区、宁河县和塘沽区、大港区、汉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天津市西部入境,供水范围以中心城区、西部、南部和东部为主,包括中心城区及新四区、塘沽区、大港区、静海县。中心城区及新四区,滨海新区的塘沽区、大港区等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地区,将采取引滦水、引江水、地下水、淡化海水、再生水等多水源供水。届时,天津市将形成以于桥水库、王庄水库、王庆坨水库、北塘水库和北大港水库为供水安全保障,以一横(中线市内配套向滨海新区供水工程)和一纵(现有引滦工程)为连接,覆盖全市的城市供水骨干网络,构建起长江水滦河水联合调度、互为补充、优化配置、统筹运用的供水体系,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