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从“治水”到“智水” 丹棱成功入选全国“农村供水工程数字孪生典型案例”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11-06  来源:四川新闻网  浏览次数:14

10月31日,喜讯传来,川西小城丹棱成功入选全国“农村供水工程数字孪生典型案例”。在全国仅30个入选案例中,四川占两席,丹棱农村供水信息化智能化建设项目作为眉山市唯一代表,为破解乡村振兴中的“水务痛点”贡献了独具特色的“丹棱方案”。

这份“国字号”荣誉的背后,是丹棱直面乡村供水长期难题的精准诊断,更是以数字化为杠杆,系统推动治理方式深刻变革的生动实践。一滴水,映照出一座县城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智慧与定力。

村级管理员使用手机app进行管网查询

痛点:先天不足,乡村供水面临“三重困境”

过去,丹棱农村供水长期被三大行业共性难题所困扰——用水难、管水累、漏水多。

“家底不清,管理就像‘盲人摸象’。”丹棱县水务局农村供水总站负责人坦言,过去,由于该县农村供水曾历经“九龙治水”的建设历程,地下管网资料残缺不齐,日常巡检维护高度依赖管理员个人经验,一旦发生泄漏,检修效率极为低下,是丹棱农村供水管网维护面临亟待解决的核心症结。

丹棱县农村供水安全综合监管平台BI驾驶舱

管网资料不全问题也进一步加剧了“维护难”的现实困境。丹棱地势复杂,山区管网常年高压运行,坝区也不时面临水压不足,这使得“跑冒滴漏”现象难以精准定位,漏损率始终居高不下。四川顺源水务有限公司杨场片区站长林勇对此感受颇深:“以前半夜接到爆管电话,心就一沉。黑灯瞎火地找阀门、确定停水区域,最快也要耗上一小时。”

高漏损带来的连锁反应,则进一步影响了整体供水保障能力。丹棱受地理条件限制,无大江大河过境,每年夏季用水高峰期,农村地区反复出现“保供难、调配难”的局面。

不断流失的水资源不仅加重了企业运营负担,也因服务质量难以提升而影响了群众的满意度。

工作人员在县智慧治理中心对智慧水务平台进行运行管理操作

破题:数字赋能,打造全域感知的“智慧水网”

面对困境,丹棱以一套精准的数字化组合拳展开破局。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重点突破“预警难、定位难、响应慢”三大瓶颈。

在丹棱县智慧治理中心,巨大的电子屏是观察这座县城“水生命线”的窗口。2座水厂、54座泵站、24座高位水池、数千个监测点的运行数据实时跳动,一目了然。“我们为地下供水系统创建了一个‘数字沙盘’来统揽全局。”四川顺源水务有限公司供排水运行部负责人宋开皇说,曾经看不见摸不着的地下管网,如今在屏幕上实现了可视化和透明化管理。

三维泵站

如果说“数字沙盘”让供水系统“一目了然”,那么智能分析则让管理“先知先觉”。系统搭载的“夜间小流量分析模型”,便是一位不知疲倦的“守夜人”。在深夜用水低谷时段,它能敏锐捕捉到细微流量变化。“这就像为管网做‘心电图’”宋开皇比喻道,“异常的波动很可能就是漏水的征兆,让我们能主动发现并精准定位那些原本难以察觉的暗漏。”

这一预警机制在实践中成效显著。今年4月,该县杨场镇曾坝村,智慧水务系统在凌晨监测中发现深夜12点至5点的无人用水时段,管道内仍有持续异常水流,经过系统分析定位,迅速找到了隐蔽漏点并及时修复,避免了长期隐形漏水带来的经济损失。今年10月,通过管网—泵站流量对比,系统在某食品园区发现管道破损,并及时进行漏损处置。

数字沙盘

从预警到处置,系统形成了完整闭环。当爆管事件发生时,系统能自动生成最优关阀方案,抢修工单随即派发,停水通知同步推送。过去需要多方沟通、耗时费力的流程,如今在线上便能实现及时响应,省时省力。

“我们目前还在全县的管网末端安装了6个水质监测点,通过系统就能实时监测水质的pH值、浊度等指标,筑牢供水安全防线。”宋开皇补充道。

系统框架图

成效:点水成金,迈向民生与效益的“双赢之路”

这场数字革命,以丹棱县杨场镇作为试点地,逐渐在全域铺开,正结出实实在在的果实。

运营企业最先感受到变化。“系统投用后,我们年节水量约100万吨,算上电费和人力等综合成本,一年能省下近300万元,自主探测管网节省外包费用约600万元。”四川顺源水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最关键的是,这一切是在没有上调居民水价的前提下实现的。”

液位联动

对于当地的农村用户来说,改变更为真切。2025年夏天,通过智慧系统检测,反馈出杨场镇的用水量不足,顺源水务及时和县自来水公司沟通调配水源,实施跟进、调控、维护,确保了群众的用水充足。村民刘明富笑着说:“现在水压稳得很,啥时候想用都有水。听说水管‘生病’还能自己‘报警’,再也不用担心突然停水了。”数据显示,项目试点后,群众投诉率同比下降63%,每万人投诉率仅为万分之3.5,创全市最低。

智慧水务系统在县级智慧治理中心平台操作展示

汩汩清流,正见证着丹棱乡村振兴的铿锵步伐。清晨,村民曹大姐拧开水龙头,清冽的自来水哗哗流出,她准备为一家人张罗早饭。“现在再也不用半夜起来储水了,这水用着踏实。”她笑着说道。

在智慧治理中心,大屏幕上的数据仍在实时跃动,记录着每一滴“智慧水”的旅程。这座小城用科技的力量让清流浸润每一个村庄,从破解供水难题的探索,到形成可复制的“丹棱方案”,这条智慧水务之路,正成为推动丹棱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