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供水“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
现场推进会
在浙江省遂昌县召开
标志着
农村供水“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
已经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开花
农村供水“3+1”模式
为何值得推广?
又是如何走向全国?
今天
一起解码农村供水“3+1”模式的成功密码

近年来
立足新发展阶段
水利部党组
在充分调研和总结地方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农村供水“3+1”
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
其中“3”即
优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
大力推进集中供水规模化建设
因地制宜实施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和改造
“1”即
积极推进县域统管和专业化管护
一经推开,各地因地制宜实践
涌现出不少好经验好做法
“3+1”为什么行?
农村供水“3+1”有丰富的工程实践基础
21世纪以来
中央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
各地积极探索和实践
为“3+1”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山东、湖北、河南、四川等省
积极推进
城乡供水一体化和集中供水规模化
浙江省
在全国首推单村水站标准化建设
并于2023年启动
单村水站改造提升三年行动
遂昌县率先完成单村水站改造
为小型工程规范化建设改造
积累了良好经验

遂昌县排前村供水站
安徽、江西、福建等省
积极探索农村供水县域统管模式
西藏那曲市
农村供水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统一管理
为农村供水县域统管提供了典型样板
宁夏“互联网+城乡供水”、
浙江“浙水好喝”系统等搭建应用
为数字孪生供水发展作出了积极探索
农村供水“3+1”建管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近年来
围绕农村供水“3+1”
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
水利部印发
《关于加快推动农村供水
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先后出台
关于开展县域农村饮水安全标准化建设
推动农村供水县域统管
进一步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
等政策文件
发布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小型农村供水工程规范化提升技术规程》
等技术标准
以每年支持
60个县域小型引调水工程项目建设等
为突破口
推行农村供水标准化建设和管护
农村供水“3+1”政策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农村供水“3+1”发展加速成势
近年来
在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精心指导下
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
涌现出许多好经验好做法
浙江
将城市周边高差200米以下的乡村
全部纳入城乡一体化
最大限度扩大规模化供水范围
河南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主骨架和大动脉
以水源置换重塑供水格局
彻底解决水源水质不稳定的问题
山东
大力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
深度挖潜区域供水规模化
提标抓好小型供水规范化
88个县全域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农村供水“3+1”模式
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生命力

许昌市建安区南水北调东部水厂
截至2024年年底
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4%
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65%
农村供水县域统管比例超50%
“3+1”模式的成功密码
谋篇布局,构建全覆盖供水工程体系
我国地域辽阔
不同地区
在水源条件、人口分布和经济基础等方面
存在显著差异
这决定了
农村供水“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
实施不能一概而论
需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采取分区分类施策的策略
平原地区
人口相对集中,具备良好的供水条件
大力推进全域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
如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
实施自来水厂扩建和管网建设工程
兼顾2035年远期用水需求
建成城乡供水管网724.4公里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规模化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
均达100%
山丘区
地形复杂、人口分散
按照“能延则延、
能联则联、应改尽改”原则
解决供水难题
如重庆
印发《提升农村饮水质量专项行动方案》
实施七大提升行动
对难以覆盖的偏远地区
加快小型集中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与改造
三年实施水厂提升工程1480处
长效管理,县域统管实现全域专业化管理
供水工程体系数量庞大、主体多元
想要管得好
必须具备“四有”,即
有相对完善的工程体系布局
有充足的运行维护经费
有一套标准统一、运转高效、
规范专业、力量充足的管理秩序
有一支专业管护服务的团队
如遂昌县
建立县级统管、片区服务、
属地协同的管护体系
“主管部门-统管单位-乡镇(街道)-村”
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统分结合的责任体系
将全县划分为5大片区48个管理网格
建立片区服务中心
形成“专职管护+技术支持+基层协同”的
立体队伍支撑
做到1小时快速响应
24小时常态服务
安徽省霍山县
统一回收城乡87座水厂产权经营权
下辖城市、农村两个分公司分片管理
设立城乡供水统一服务电话
建立“15分钟响应,2小时到达,4小时办结”
处置机制
县财政安排专项维养资金
保障工程可持续运行
智慧赋能,数智化技术
助力农村供水现代化发展
各地在实践中
通过立体感知、自动监控、
优化调度、智慧运行、风险防控
推动运行管理
从“经验操作”向“智慧驱动”转变
实现供水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如遂昌县
建立完善农村供水数字化管理平台
接入深度求索模型
加快全域“智慧水站”建设
实现水质、水量在线监测
和视频安防远程监控

遂昌县农村饮用水运行管理平台界面
山东省阳谷县
搭建城乡供水智慧云平台
建立县、乡、村、户4级管理体系
依托715个远程压力监测点
20万余块远传智能水表等
对水源取水、水厂制水、管网配水全过程
实行“全智控”
“3+1”模式推广难题如何破解?
“3+1”模式
最大的难度在
“3”里面的小型工程规范化建设
没钱没人怎么管?
最关键的在
“1”县域统管
能否做到可持续?
多地积极探索
寻找破解之道
创新投融资机制
——破解工程建设“钱从哪来”
充分利用各级财政、地方债券等资金
深化水价改革
积极吸引银行信贷和社会资本
参与农村供水设施建设和运营
2022年以来
全国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资金
连续3年突破千亿元
2024年
各地两手发力
落实工程建设资金1317.71亿元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和合理
★福建以市县为单元打捆城乡供水项目,创新“30%项目资本金+70%债贷融合资金”的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扩宽融资渠道,形成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融资新机制。
★广西灵川县打包3座水厂的管网及其净水系统提升及9处水库升级改造项目,今年4月成功获批桂林市首笔“节水贷”,获农发行1.72亿元政策性金融支持。
抓住水价“牛鼻子”
——破解工程运维“钱从哪来”
建立良性水价机制
以科学定价、合理补贴、良性运行为目的
构建覆盖成本的水价动态调整机制
对于供水规模利用率较低的工程
推行“基本水价+计量水价”的两部制水价
促进群众节约用水
保障工程良性运行
★遂昌县建立分类定价制度,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执行政府指导价,乡镇水厂和单村供水通过协商定价,政府予以适当补偿,促进工程良性运行。
★安徽金寨县创新采用“可行性缺口补助”的运营回报机制,按每人每年19.5元补贴运营公司,有效降低投资风险,实现政府、供水企业和用水户的“多方共赢”。
坚持“激励+考核”结合
——破解运行管理“不到位”
在确立县域统管实施主体时
“约法三章”明确各方责权利
奖优罚劣
★遂昌县出台《农村饮用水县级统管考核办法》,由县农饮办和属地乡镇(街道)定期考评打分,考评结果作为拨付运管经费的主要依据,并通过问题“飞单”、工作“提醒函”等方式强化日常监管。
★湖南武冈市政府建立绩效考核体系,根据供水安全保障、群众满意度、公司经营等情况,每年支付0.3亿~0.5亿元的可行性缺口补助,调度项目公司的积极性。
★山东临邑县供水公司对所属12个乡镇营业厅实行考核制度,每季度考核承包人及管水员的综合业绩、维修服务投诉率和问题处理率,考核结果与收入挂钩。
坚持“专管+群管”结合
——破解小散工程“管理难”
对暂不具备县域统管条件的地区
发挥基层治理体系作用
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
实行网格化管理和村民自治自管
政府部门加强行业监管
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
★遂昌县在县域统管基础上,201个村各设立1名水务协管员,组成村级协管队伍,负责本村水源地巡查、村内管网维养、水费收缴、水事纠纷协调、节水宣传等工作。
★重庆巫溪县古路镇万乐村供水站在工程建设、水价确定、后期管理等方面充分征求用水户代表意见,选聘能胜任的村级管水员,推行网格化管理,形成村民“共建共管”的良好自治模式。
随着
农村供水“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
逐步走向全国
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的富“村”山居图
已描绘得愈加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