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中央财政再投60县域引调水工程:破解农村用水困局,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5-07  来源:时代昆仑投资集团  浏览次数:26
 

一、政策背景:农村供水的紧迫性与战略布局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仍有超1.5万个行政村面临季节性缺水或水质不达标问题,涉及人口约3000万。尤其在西北干旱区、西南喀斯特地貌区,水源稳定性差、输配水管网老化等问题突出。2025年,财政部、水利部联合启动新一轮60个县域小型引调水工程建设,通过中央水利发展资金撬动地方财政与社会资本投入,目标到2027年基本实现农村供水“稳定水源、智慧管理、服务均等化”。这一举措既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延续,也是应对气候变化、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行动。

      数据支撑:2024年试点工程显示,引调水项目使受益区域年均缺水天数从120天降至30天,灌溉保证率从60%提升至85%,粮食亩均增产15%-20%。

二、工程实施:精准施策与技术创新

  1. 区域布局与技术方案

    • 西北干旱区:重点实施“水库联调+管道输水”,如甘肃会宁县引洮二期工程,通过120公里管道将洮河水引入13个乡镇,覆盖25万人口,年调水量达5000万立方米。

    • 西南岩溶区:建设“地下河截流+智能水网”,贵州罗甸县通过地下水库与智能监测系统,将岩溶水利用率从30%提升至70%,减少季节性断流风险。

    • 华北平原:推广“雨洪资源化+微灌节水”,河北邯郸市试点雨水收集与滴灌系统,年节水3000万立方米,减少地下水超采量15%。

  2. 智能水网与数字管理
        工程集成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构建“水源-管网-用户”全链条智能管理系统:

    • 智能监测:安装无线压力传感器、水质在线分析仪,实时预警管网泄漏与水污染事件,响应时间从24小时缩至2小时。

    • 精准计量:推广智能水表,实现“按需供水、阶梯计价”,农户用水成本下降20%,节水意识显著增强。

  3. 生态优先的设计理念
           项目严格遵循“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如云南大理洱海流域工程,通过生态沟渠净化农田退水,减少入湖氮磷负荷30%。

三、资金机制:中央引导与多元投入

  1. 中央财政精准发力
        2025年中央水利发展资金投入48亿元,重点支持:

    • 水源工程(占比40%):新建小型水库、塘坝、地下水库,提升调蓄能力。

    • 管网改造(35%):更换老旧铸铁管为PE管,降低漏损率至8%以下。

    • 智慧化建设(25%):部署监测设备与管理系统。

  2. 地方配套与社会资本撬动

    • PPP模式创新:山东临沂市引入社会资本8亿元,采用“建设-运营-移交”模式,政府按供水量支付服务费,企业保底收益率达6%。

    • 专项债扩容:江西赣州市发行12亿元乡村振兴专项债,用于18个乡镇管网延伸工程,年化利率3.2%,还款依赖水费收入与土地增值收益

  3. 农民参与共治
           推广“用水户协会”自治模式,农户以土地、劳力入股,分享水费收入分红。甘肃定西市某项目农户年人均增收800元,参与率达90%。

四、典型案例:从“饮水难”到“水致富”

  1. 陕北榆林:旱塬变绿洲
           通过“黄河水+光伏提灌”模式,建成50公里输水管道与10座分布式光伏泵站,年调水2000万立方米,发展节水枸杞种植3万亩,农民亩均收入从2000元增至1.2万元。

  2. 广西百色:岩溶区的智慧水网
           投资5.8亿元建设地下河智能调控系统,动态监测300个岩溶泉流量,通过AI算法优化配水,使12万壮族群众告别“望天喝水”,同时支撑芒果产业园灌溉,年产值增加4亿元。

  3. 河南兰考:黄河水润泽盐碱地
           实施“以水改土”工程,引黄灌排一体化改造5万亩盐碱地,土壤含盐量从6‰降至2‰,小麦单产提高至500公斤/亩,打造“兰考新粮仓”。

五、挑战与对策:可持续运营的破题之路

  1. 长效运维难题

    • 对策:推行“县域统管+专业公司托管”,政府购买服务,委托水务企业负责设施维护,云南楚雄州试点后,管网漏损率从25%降至9%。

  2. 水价机制改革

    • 对策:建立“成本水价+政府补贴”机制,农业用水价不超过0.4元/m³,超出部分由财政兜底,确保农民用得起、企业可持续。

  3. 气候变化风险

    • 对策:在工程设计中考量极端天气韧性,如新疆和田项目预留20%调蓄冗余,应对冰川融水波动。

结语:小工程撬动大民生——农村供水的中国方案

      60个县域引调水工程不仅是基础设施的“毛细血管”修补,更是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支点。通过中央财政精准投入、技术创新与治理模式突破,中国正为全球农村供水难题提供可复制的解决方案。未来,随着智慧水网全覆盖与市场化机制深化,“一滴水”将真正成为激活乡村产业、推动共同富裕的“金钥匙”。

640 (1)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