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净水入黄河”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持续提升水资源保障水平、深入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防范化解水环境风险隐患等方面,统筹推进黄河流域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治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现“净水入黄河”。
在持续提升水资源保障水平方面,《方案》提出,明确黄河主要支流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实行动态管控。实施源头区水源涵养工程,加快推进洛宁县、新安县、灵宝市、卢氏县等区域生态涵养林、草地、湿地及生态缓冲带建设。实施河流生态基流保障工程,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强化水利设施节水改造,加强地下水超采治理,减少地下水取水量。确保到2025年底,伊洛河、沁河主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目标保障率达到90%。
在深入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方面,《方案》明确,加强沿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综合治理,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修复力度,实施河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到2027年完成河道水生态保护修复约170公里,新建河湖生态缓冲带约50公里。强化矿山生态治理,持续推进伊洛河、宏农涧河、蟒河、沁河、逢石河等黄河支流沿线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重点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
在防范化解水环境风险隐患方面,《方案》要求,加强源头防控,强化重金属及尾矿库环境风险防控,以洛阳市、三门峡市、济源示范区为重点开展尾矿库排查整治,加强重金属污染监控预警和有毒有害物质环境监管。(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刘立新 张中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