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发低碳新生机
活动中,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雷磁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上海伊埃姆西节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3家设计建设单位图文并茂展示了黄浦江杨浦大桥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设计理念、运行模式和功能效果。
黄浦江杨浦大桥水质自动监测站以坐落于杨浦滨江大道的原上海电站辅机厂污水泵房为基础,通过外立面、室内空间、院落景观等改造作业,从整体建筑的碳中和目标出发,设计了光伏作为对冲碳排放的新能源,以磷酸铁锂电池作为主要储能手段,并采用了制氢储氢氢燃料电池技术作为示范项目的亮点,通过地上地下空间的双重降低碳排放,最终打造出杨浦滨江节能“零碳”示范建筑,让滨江老工业遗产焕发低碳新生机。
倡导低碳新理念
现场,黄浦江杨浦大桥水质自动监测站揭牌。启用仪式结束后,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了站内设施。
站内设有“零碳技术”“海绵城市”“上海百年供水”“水质净化”和“水质监测”等环保知识科普展示,实现了水站集水质监测、科普展示、公众体验为一体的“可看、可学、可试”的多元功能,打造了“零碳”生态环境教育示范基地,推动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走向深入。
引领双碳新征程
近年来,杨浦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黄浦江杨浦大桥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建成是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生动实践,更是杨浦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征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旨在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凝聚全社会共识,紧抓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通过科技赋能为实现双碳目标积极作为,书写绿色低碳发展优秀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