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武山县融媒体中心消息 乡村振兴,水利先行。农村供水作为最基础的民生工程,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生活质量和乡村发展的底气。今年以来,武山县水务局深入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坚持以“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助力乡村振兴”为核心,聚焦农村供水“稳定性、安全性、常态化”三大关键目标,精准施策破解民生用水难题,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实现质的提升,让40.76万农村群众的用水幸福感持续增强。

项目攻坚强基础,供水保障提能级。以民生项目为抓手,精准投放资金完善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全年投资764万元,重点实施五大农村供水工程,包括榆盘镇河程村供水改造工程、四门镇上湾龙台镇大庄供水保障提升工程、城关镇红沟村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供水工程及调蓄水池建设工程。工程建成后将彻底解决偏远村落供水不稳定问题,进一步打通农村供水“最后一公里”,为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筑牢硬件根基。
精准排查建台账,管网管护谋长远。针对农村供水管网老旧、漏损率高、运行不稳定等突出问题,8月全面启动农村供水老旧管网专项排查行动。抽调骨干技术人员组建专班,深入15个乡镇344个行政村1544个自然村,对2003年以来建设的各类管网进行拉网式核查,累计调查管网总长5206公里,其中输水管网495公里、配水管网4711公里,精准梳理管段建设时间、管材类型、管径规格等关键参数并建立数据档案。在此基础上,编制《武山县农村供水老旧管网改造提升三年行动(2025-2028年)》,同步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实现供水管网“底数清、台账明、管护实”。
全链管控抓提升,水质安全有保障。构建“水源水+水厂水+末梢水”三级监测体系,覆盖全县15个乡镇344个行政村,全年累计采集分析水样175份,实现农村供水无死角。严格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对水质感官性状、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等28项指标进行检测,建立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全链条水质保障体系,确保群众喝上“放心水、安全水”。全县农村供水覆盖率达100%,保障率超95%,水质达标率持续稳定在高位水平。
多措并举守底线,积极抗旱保供水。在巩固维护好已建农村供水的基础上,加快2025年在建工程并投入使用,增加调蓄能力和供水量。同时持续加大投入,改造老旧管网,提高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和枯水期应急保障能力。针对2025年旱情影响,采取多渠道、多措施、多种方式,全力保障应急供水,启用西南部、滩歌、龙台、四门、南部、温泉、鸳鸯等7处备用水源,鼓励群众充分利用村内山泉水、井水、水窖等一切可利用的水源和蓄水设施储备饮用水,保障了群众用水需求。
如今,行走在武山县的乡村田野,一条条崭新的供水管网纵横交错,一个个标准化供水站矗立村头,清澈的自来水流入千家万户,滋润着群众的幸福生活,也浇灌着乡村振兴的希望之花。下一步,武山县水务局将继续深化农村供水改革,不断提升供水保障水平,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