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斌从甘肃省政府新闻办11月5日举行的“决胜收官‘十四五’争先进位话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甘肃水利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完成水利投资超过800亿元,是“十三五”时期的1.5倍。预计“十四五”期间,甘肃全省可完成水利投资1000亿元,较“十三五”时期的752亿元增长33%,一批关乎战略全局和民生福祉的重大水利工程取得决定性进展,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筑了坚实的水利基石。
骨干工程实现历史性突破,供水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面对“缺水”这一最大省情,甘肃以超常规力度推进骨干水网建设。备受瞩目的引洮供水二期骨干工程全线建成,累计供水已超10亿立方米,彻底解决了兰州、白银、定西、天水4市8县区超过600万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陇中旱塬从此告别“渴”的历史。同时,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引洮济合、白龙江引水等一批重大工程加快建设或前期工作取得突破,全省新增供水能力5亿立方米,水资源配置格局得到战略性优化。
农村供水提质增效,民生水利惠及千家万户
在民生水利领域,甘肃交出了一份温暖的答卷。“十四五”以来建成水库、淤地坝、小微型调蓄设施等“水盆子”1459个;建成农村水源保障和管网改造提升工程623处,全省农村自来水从“十三五”末的90% 提升至95%,供水保障率持续稳定在90% 以上,超过1900万农村人口喝上了更加安全、稳定的放心水。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覆盖率显著提高,城乡供水安全韧性不断增强。
灌区现代化改造深入实施,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为扛牢粮食安全责任,甘肃大力推进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景电、引大入秦、疏勒河等12处大型灌区和40处中型灌区改造项目全面实施,累计改善灌溉面积超过500万亩。全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至0.591,在节水量相当于新增一个中型水库的同时,为粮食连年丰收提供了可靠的“水支撑”。
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显著增强,有力守护江河安澜
“十四五”期间,甘肃成功抵御了多次严峻汛情和旱情。通过持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省主要江河堤防达标率提升至75%,124座病险水库得到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有效提升。特别是在应对2022年特大暴雨洪涝灾害中,完善的水工程体系和精准的调度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关键作用。
水生态治理修复成效显现,河湖面貌持续向好
甘肃全面强化河湖长制,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向石羊河下游青土湖实施生态补水超过3亿立方米,形成水面约30平方公里,有效遏制了地下水位下降趋势。“十四五”以来,全省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39.93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到61%以上,水土流失面积与土壤侵蚀强度实现“双降”,重点河湖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功能得到显著恢复改善。
“十四五”期间,甘肃水利建设以其前所未有的投资力度、建设速度和惠民广度,从根本上扭转了水利支撑保障滞后的被动局面。这张亮眼的“成绩单”,不仅为陇原儿女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为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水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