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巨野县地下水水质普遍较差,浅层苦咸、深层高氟,严重影响了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从2013年开始,巨野县持续推动饮水工程建设,实现了全县百万人民从“苦咸水”到“甘甜水”的可喜转变。
窥一斑而知全豹。党的十八大以来,巨野县水务局深入践行新时代治水理念,紧紧围绕水务中心工作,强基固本守底线,提档升级谋发展,为巨野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务力量。
十年来,巨野县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高效推进。“我们对彭河、巨龙河、友谊河等河流进行清淤疏浚综合治理,完成投资3.62亿元,防汛除涝能力进一步提高,并投资3443万元建成甘庄节制闸,改善了水生态环境。”巨野县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段红兵介绍。为提高群众生产生活交通条件,巨野县还投资2494万元,实施完成了132座危桥改造。
巨野县连续9年实施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和结余资金项目,完成投资5020.6万元,有效改善了项目区群众的生活和生产条件。投资1.65亿元实施完成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完成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面积79543亩,进一步提升了农田灌溉能力。
十年来,巨野县城乡供水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全面解决巨野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让全县110万城乡居民用上了安全达标的自来水。2012年以来,从鄄城彭楼水库铺设38公里直径1.2米的地下管道,引用优质黄河水入境,建设库容537万立方米的宝源湖水库进行调蓄,通过日供水规模5万吨的麟城水厂进行处理,确保水质达标。建设两处供水厂和7处加压站,铺设主供水管线1100多公里,建成覆盖城乡的一体化供水网络。2015年5月,城区供水转换为黄河水,实现“一县一网”和“同源、同网、同质、同监管、同服务”规模化集中供水。为提高供水安全保障,日供水规模8万吨的第二水厂于2021年7月8日建成投用,进一步巩固了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成效,供水水质达标率100%,供水保证率达到98%以上,实现了从“吃上水”到“喝好水”的转变。2018年10月,巨野县荣获“全省农村饮水安全示范县”称号;2020年12月,巨野县水务局被省水利厅、省扶贫办表彰为“全省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工作表现突出集体”。
十年来,巨野县城区雨污设施状况不断改善。“我们投资4.8亿元,完成了6处黑臭水体治理。”巨野县水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崔新占介绍,近年来,巨野县改造完成了29条路段的雨污分流,铺设管网57.36公里,管网清淤排查完成180.8公里,整改错接点445处,封堵直排口247处,完成3处老旧泵站的提升改造,完成新老城区雨污管网验收1465家,雨水排放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加大力度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作,提高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的能力。十年来,累计完成征收污水处理费5302万元。
十年来,巨野县水资源集约节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2012年以来,全县用水总量、用水效率考核指标均在控制目标范围内,高质量完成年度用水计划。2012年以来,共审批办理取水许可证614个,统计、审核用水量1.4754亿方,征收水资源税7536万元。投资1.65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1万亩,农业节水体系日益完善。2016年至2020年底,巨野县启动实施了地下水超采区治理项目,完成封存自备井34眼,压采地下水量816.16万立方米。同时,2018年巨野县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省级试点工程置换了134.93万立方米地表水。
十年来,巨野县河湖管理取得明显成效。2017年以来,巨野县全面实行河湖长制,实施生态河道建设,老洙水河(中段)和郓巨河成功创建成为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河湖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韵巨野”再现清澈秀美河湖景象,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十年来,巨野县水土保持监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2012年以来,完成31.5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十年来,巨野县防汛抗旱监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