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20亿美金!三家国企疯抢“洋水务”,苏伊士的撤退暗藏哪些玄机?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7-04  来源:水极客联盟  浏览次数:14

外电引述知情人士称,数家中国国有企业正在竞买苏伊士公司


位于中国的水务基础设施资产,上述企业中包括中国建筑(03311)、首创集团(02868)和广东粤海控股等。知情人士表示,这三家国企已经进入相关资产竞买的第二轮竞标名单中,苏伊士公司对这部分中国资产寻求超过20亿美元的估值。报道称,贝莱德支持的苏伊士公司正在与汇丰一道评估在华业务的各种选项。知情人士表示,该竞标仍在进行中,仍存变数,也可能有其他竞标者出现。苏伊士也可能决定保留这些资产或者寻求其他整合中国业务的方式。 中国建筑、首创集团和粤海控股未有回覆置评请求。苏伊士公司不予置评。

《经济通通讯社6月23日专讯》
查询了一下网络信息,彭博新闻社 4 月曾报道,在贝莱德支持下的苏伊士正与汇丰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对相关业务的处置方案进行审查。目前该审议工作仍在进行中,未来可能会有其他竞标者加入。截至目前,首创资本、中建集团广东粤海控股的代表尚未立即回应置评请求,苏伊士方面也拒绝发表评论。这场“洋水务”巨头的资本运作,到底暗藏何种玄机?
苏伊士早在 1975 年便进入中国水务市场。2021 年,公司从当时的 NWS Holdings Ltd收购了废物和水相关资产。2022 年,苏伊士被Veolia环境集团 Veolia Environnement SA)收购,此后Veolia继续将其部分资产出售给由梅里迪亚姆公司和全球基础设施合作伙伴(GIP)支持的财团。值得注意的是,贝莱德去年以 125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 GIP。 

根据苏伊士公司官网信息,其与中国地方当局及企业签订了 40 多份合同,并在上海、重庆、北京、常熟和澳门等地设立了研发中心,专注于市政和工业用水及废物处理领域。

伊士公司的发展历程颇为复杂,其起源可追溯到 19 世纪,历经多次合并、拆分和业务调整。它在水务、能源及废弃物管理等领域积极拓展,业务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1975 年,苏伊士通过原 “得利满” 子公司进入中国水务市场,是最早进入中国水务市场的外资企业之一。1985 年,成立澳门自来水,这是中国水务行业首个 PPP 项目。1987 年,在香港开展固废业务,后扩展到内地。2002 年,与上海化学工业区签订为期 50 年的合同,提供工业水、污水和危废处理服务 。

截至目前,苏伊士在中国各地建造逾 400 座饮用水及污水处理厂,为逾 2500 万人口提供水务和固废资源管理服务,还为 16 个工业园区提供环境服务 。

苏伊士在华多年的业务布局和研发资源,可能是吸引中国企业竞标的重要因素。后续竞标结果及苏伊士资产处置的具体方式,将对中国水务市场格局产生一定影响,必然引起业内高度关注。我们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逐一剖析。

一个耐人寻味的前奏:三亚中法供水公司股权由当地国企回购

5月30日,苏伊士集团旗下中法水务投资(三亚)有限公司将其所持有的三亚中法供水有限公司50%股权转让至三亚环农集团,由环农集团整合全市供水资源,统一管理运营,自此,三亚实现了全市供水管理一体化,对三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和支撑将更加有力。

三亚环境农业投资集团
在这个关键时间节点上,一个地方国企回购苏伊士的股份,显得值得玩味。个在原由不得而知,但完全有理由相信,与苏伊士对中国水务市场的布局密切相关。
微信图片_20250704170944
在三亚环境农业投资集团官网上,显示三亚中法供水公司的历史:

三亚中法供水有限公司于2003年6月由中法水务投资(三亚)有限公司(隶属于法国苏伊士集团)与三亚环农集团(时为海南天涯水业集团公司)各持50%股权成立,公司管理运营青田水厂、荔枝沟水厂、金鸡岭水厂,总设计供水能力31万立方米/日,服务中心城区人口约62万人。三亚中法合作项目是全国第一个地级市主城区水务行业整体对外合作和全国唯一的城市供水公益性企业整体对外开放的两个全国性创新样板。通过合作,既使三亚市摆脱了当时的供水困境,也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及科学管理经验提升了三亚的供水服务水平,对中国城市水务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与推广意义。

三亚环境农业投资集团官网称,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三亚分割的供水运营格局,此次股权回购,实现了全市供水管理一体化,对三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和支撑将更加有力。三亚中法供水有限公司股权转让交接仪式在三亚环农集团顺利举行,在全体与会人员的共同见证下,三方授权代表现场签署《股权移交备忘录》,为多年来双方股东的通力合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个圆满句号背后,是当地分割运营时代的终结,一体化保障模式的开始?还是中国水务市场的大势所趋,国际资本力量搅动中国水务市场的格局?背后的玄机,恐远非如此。句号圆满,但问号锋利:这不仅仅是一场三亚供水“大一统”的冰火考题,更是中国水务市场的资本扰动。

 

苏伊士的资产出售,与威立雅并购事件有什么内在联系?

苏伊士出售中国水务资产与威立雅合并事件存在紧密的战略关联,本质上是全球环保产业格局重组下的连锁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 一、威立雅合并苏伊士:触发资产剥离的源头

1. 反垄断强制拆分

威立雅2021年以128亿欧元收购苏伊士,但欧盟委员会以“垄断风险”为由要求剥离苏伊士部分资产。最终协议约定: 

苏伊士法国水务、国际资产(含中国业务)被拆分至新苏伊士集团,由Meridiam、GIP等基金接盘;  

威立雅仅保留苏伊士的能源与危废等“战略资产”。  

中国水务资产因属地属性被划归新苏伊士,成为后者独立运营的核心资产。

2. 新苏伊士的资本压力

苏伊士由私募基金控股(Meridiam与GIP各占40%),需快速优化资产回报。其中国市政水务项目因政策限制(外资不得控股管网)和低利润率(ROE<8%)成为非核心资产,出售可回笼20亿美元投入高增长领域。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