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苏伊士出售在华水务资产?中国企业的机会来了!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7-04  来源:中国环博会  浏览次数:10

1

苏伊士出售在华水务资产

三家企业参与竞标

继瀚蓝环境私有化粤丰环保之后,环保产业可能又有大事发生。

今年4月,彭博新闻社曾经报道,苏伊士正在评估退出其中国水务基础设施的资产,汇丰控股有限公司作为其顾问已经开始寻找对这些资产感兴趣的买家

6月23日,后续消息传来,首创集团、中国建筑、广东粤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3家公司已经参与了第二轮竞标,未来可能还会有新的买家加入。

▼媒体对于此次交易的报道。图片来源:中欧战略投资

据了解,苏伊士对中国水务资产的估值可能超过20亿美元

苏伊士为什么要出售中国水务资产?根源要追溯到于几年前的“世纪并购案”

2021年,苏伊士为了防止被威立雅收购,从新创建集团收购了8.53亿美金的水务资产,这些资产遍布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澳门。

但遗憾的是,这笔交易最终未能阻止苏伊士被威立雅成功收购。

不过,威立雅完成收购后,于2022年将其一半的资产卖给了由Meridiam和Global Infrastructure Partners(GIP)领导的财团。

到了20241月,Global Infrastructure Partners又被BlackRock(贝莱德)以125亿美金收购。

股东换人了,想法可能也就不一样。正是在贝莱德的支持下,苏伊士才与汇丰控股有限公司合作,评估在华业务的各种选项。

如果苏伊士最终成功出售其中国水务资产,也与近期其他大型法国公司撤出中国市场的趋势相符。2019年,家乐福于以约7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了其在华业务80%的股份。此外,迪卡侬也在探索出售其部分在华业务。在全球商业格局不断演变的背景下,欧洲企业正在重新评估其在中国市场的布局。

当然,这笔交易目前还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苏伊士可能决定保留这些资产,或者寻求其他整合中国业务的方式。如果继续竞标,未来也可能会有新的买家加入。

目前,中国建筑、首创集团和广东粤海控股均未回应相关置评请求,苏伊士方面也拒绝就此事发表评论。

2

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之一

拥有超过400座饮用水及污水处理厂

据了解,苏伊士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之一,早在1975年就通过原“得利满”公司进入中国市场

1985年,苏伊士旗下的澳门自来水成立,这是中国水务行业首个PPP项目。1987年,开始在香港开展固废业务,随后扩展到内地。

2002年,与上海化学工业区签订为期50年的合同,提供工业水、污水和危废处理服务。2003年,又开始开展危废处理项目。

从2002年到2008年间,苏伊士先后获得了重庆、三亚、塘沽、常熟等地项目,实现了从单一项目合作到全方位战略合作的跨越,从而奠定了在中国水务市场的外资龙头地位。

2015年到2017年,苏伊士又完成了在中国市场的品牌整合,并通过苏伊士新创建不断开拓中国市场。

截至目前,苏伊士已经在中国各地建造了超过400座饮用水及污水处理厂,为2500多万人口提供水务和固废资源管理服务,还为16个工业园区提供环境服务。

此外,苏伊士还在上海、重庆、北京、常熟和澳门等地设立了研发中心,专注于市政和工业用水及废物处理领域。

对于中国市场,苏伊士一向给予高度的重视。在2021(第十九四届)水业战略论坛上,苏伊士亚洲地区高级副总裁、水务运营总裁范晓军曾表示,“未来苏伊士将以中国为基础,打造法国以外的第二个中心,这是我们的一个业务方向。”

2023年,苏伊士集团董事长苏冰岚跟随马克龙商务代表团访华时还表示,苏伊士的目标不是成为中国最大的环境服务提供者,而是成为中国最好的环保公司

在2024年举行的第25届中国环博会上,苏伊士中国环境科技总裁张军表示,“到2027年,苏伊士希望把国际板块做到40%,而国际板块里最大的市场就是在中国。”


这次苏伊士出售中国水务资产的消息传出之后,曾有资深业内人士评价,40年来,中国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大发展,环境产业需求侧也是风起云涌,数十万亿投入造就了中国环境产业的“大时代”。

但遗憾的是,在这个世界环境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历史机遇期,如此丰厚的土壤之上,我们在供给侧却没有成长出类似威利雅和苏伊士这样的世界级企业

这一次,如果中国企业并购苏伊士在华水务资产成功,借助苏伊士优质资产和先进管理的融入,得利满工业水务能力以及海外业务发展的竞争力,还有各类各级人才的加入,从而提高公司整体决策水平和执行能力,有望帮助其成为水务领域的世界级企业

但是,这笔交易还有两个“坎”需要迈过,一是当下完成这笔交易并非易事,二是接盘公司自身也要有足够的发展活力和能量。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