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与城乡供水一体化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3-13  来源:新华社、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  浏览次数:10653

2月5日,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意见》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要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重点任务。《意见》提出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具体包括做30项工作。其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作为了其中重要一项。

文件强调要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任务。统筹布局农村饮水基础设施建设,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推进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有条件的地区将城市管网向农村延伸,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中央财政加大支持力度,补助中西部地区、原中央苏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做好水质监测。

面对变化和发展的农村社会经济环境,解决当前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存在的投资、标准、长效机制等现实问题,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战略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战略内涵与挑战

(一)战略内涵

尽管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尚在进行中,基础设施建设也尚未达到完善的水平,但总体上,粗放发展模式已经过去。与我国经济发展相同,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趋势下,农村供水也面临着从粗放到质量的转型升级,其中,城乡一体化模式有利于消除当下突出的“二元”结构问题。

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就是通过统筹谋划、优化布局和创新机制,打破“一地一水”等传统农村供水方式的弊端,通过城市管网延伸、区域供水互通、提高乡村供水标准等措施,大力改善农村供水状况,着力解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显著差距,实现农村供水与城镇供水在管理、服务、水质、水价等方面同标准,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坚实基础。

(二)战略挑战

1.农村用水户分布格局

我国农村地区人口规模大、聚住地分散。按照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亿人,占人口总数的50.32%;与上一轮人口普查数据相比,下降1.33亿人,下降趋势显著。目前,全国范围行政村总数为69.15万个、自然村186.52万个、乡镇3.42万个。

正是由于农村居民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分散化的分布格局,使得农村供水具有较高的复杂性.一方面,农村供水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建立在其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因地制宜性,因而供水设施受住户分散的影响,全部集中难度较大。而另一方面,从供给角度看,城乡一体化供水规模越大,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的特点就越显著,如城乡供水一体化;反之,规模越小,影响供水水量、水质、保证率、长效管理的因素就越多,主要是涉及到建设投入与运营维护等问题。

2.城乡供水管理体制

除部分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外,目前大部分地区城市与农村供水管理和运营主体都不同,城镇供水企业多为纯国企或国企控股,民营性质的占比相当小;而农村供水企业集体性质的居多,也有部分私人性质的,非专业化运营占比较大,如湖南全省已建成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运营形式有县级水利部门管理、乡镇管理、村组集体管理、承包管理、买断经营和自建自管等,其中非专业化经营管理占90%以上,相应的投资、资产属性、运营管理模式也不同,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中的产权交割、利益调整、管理重组等难度大、复杂程度高。

3.资金需要大、筹措难度大

从农村供水角度,解决当前不符合农村饮水安全标准的农村饮水问题,所需资金缺口较大。目前农村供水的融资方式为中央补助、地方配套、受益群众交纳和参与企业投入等,随着中央和地方事权的划分,中央投资资金比例减小,地方配套多,资金筹措压力大。而目前由于财政收入增幅持续回落,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开展建设难以为继,同时由于国家对融资平台和地方债务的强监管,不少地方融资能力弱,迫切需要创新融资机制,解决好资金筹措问题。

二、战略框架

(一)主要原则

1.两手发力,各运其功

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既要发挥政府组织协调、宏观规划等职能,也要积极改革创新,发挥政府推动和支持在推进市场化运营中的作用,为创造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机制奠定基础。

2.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按照地理环境、居落状况、城镇化发展、水资源配置等情况,积极创新供水管理模式,从水源地、管网、自来水厂到用户等方面优化布局和配置,建立不同管理模式,分类推进和实施,实现城乡供水“同水质、同服务、同管理、同价格”等一体化目标。

3.规模经营,市场化运作

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布局,要充分考虑到影响工程运行成本和良性运行的供水规模问题,能集中就集中、能大则大、能并则并,尽可能扩大供水范围和规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实行企业化、专业化和市场化运作,建立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良性发展基础。

4.完善机制,强化主体

完善城乡一体化管理机制,实现城乡供水管理、规划、配置和运营的规范化管理体系。明确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主体,打造一支强有力的专业化管护队伍,培育运营管护能力和水平,健全长效运行管理机制体制。

(二)主要思路

以城乡供水基础设施均等化为导向,坚持“城乡一体、原水统筹、资源整合、规模发展、因地施策、专业运营、优质服务”的总体思路,综合考虑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状况以及供水设施基础状况等因素,对水源进行统一高效、统筹配置,优化城乡一体化供水布局,采用“延伸(城市供水管网)、联网(联结主干供水管线)、整合(整合农村供水管网)、提标(提升提质农村供水工程)”等方式,大力改善农村供水状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优化和积极作用,强化市场主体建设,创新投融资机制,完善运营管理体制,提升供水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营效益。构建顺应社会发展和新时代要求的规模化、集约化、同标准的城乡供水体系,实现城乡供水同质、同标准、同服务、同管理的一体化管理目标。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