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的供水运维“黑科技”,在柯桥还有不少。杨汛桥街道是柯桥区融杭桥头堡,但除了例行检修,杨汛桥泵站常年“无人值守”,维持运转的是一套智慧系统。“它能自动巡检关键设备,实时发出异常预警,我们也可远程操作设备。”绍兴柯桥供水有限公司调度信息中心负责人傅华良表示。
作为全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试点城市,近年来绍兴市大力推进城乡管网改造、漏损智慧治理等创新举措。作为试点区域之一,柯桥区通过构建以人才培育和技术研发为驱动的智慧化运维体系,已让城乡同质化供水覆盖率达98.29%,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降至3.09%,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智慧运维已深入柯桥供水的‘毛细血管’。”绍兴柯桥供水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汉峰表示,“通过在供水管网关键节点部署了大量智能监测设备,我们已构建起全域感知、全链管控、全过程服务的智慧水网。全区爆管预警响应时间缩短了50%,调度决策效率提升了20%,抢修成本降低了20%。”
智慧系统的深度应用,对运维人员技能提出更高要求。绍兴柯桥供水有限公司依托“王鹏飞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柯水智维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大力开展技能传承、技术攻关、发明推广,已累计获批专利31项,参与发布国家、行业、团体标准5项。前不久,该公司设备管理部机电维修三组就创新为高海拔村庄泵站加装60吨“大水箱”(每小时可补水30吨),解决了短时用水高峰难题,避免了单纯增压带来的弊端。
为支撑全区智慧水务发展,柯桥水务集团还大力实施“大雁计划”,着力建立“矩阵式培养+系统性历练”模式:领导干部基层蹲点“领雁”引领,中层干部揭榜挂帅“鸿雁”示范,年轻干部两压两练“雏雁”振翅,基层骨干封闭培育“群雁”齐飞。
柯桥供水公司“一站多源”管理科负责人陈泽波就是一位“群雁”代表。他带领团队沿着山路驾车60多公里、步行10余公里巡检高海拔山区的52座农村供水站(加压站),还积极参与农村供水技术创新课题,用心用情守护山区供水“最后一公里”。
“从率先启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到智慧赋能实现漏损率全国领先,都离不开人才和技术的驱动。”柯桥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集团将继续深化智慧水务建设,让“纺都优水”惠及每一位群众、每一家企业,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水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