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杭州城西管网排涝标准偏低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1-07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小编  浏览次数:224

  11月5日,城市向东的声势虽如此浩大,“城西”仍是杭州地产界用得最频繁的一个标签,日益拥挤的老城西数年前就开始了向周边新区的扩张:老蒋村、蒋村新区、西溪南和西溪西,毫无疑问已被置于同一地理概念中。而南面与老蒋村无缝连接的申花板块,则因其未来商业中心的地位,也正在成为城西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但在城市的不断融合与渗透中,为何内涝问题迟迟不能解决,是规划中城市功能设计的先天不足、还是“重地上轻地下”的发展观念?

  一路向西的发展模式背后,是否拥有健康的生长方式,它的规划蓝图以及“下半身”建设又面临怎样的隐忧?

  对比30年前的城西

  水域面积少了3/4说起城西的内涝隐忧,杭州市林业水业局防汛防旱与水利管理处处长盛忠华拿出了一张1971年的杭州地图。“原来,杭州西北角,就是现在的城西,以西溪路、莫干山路为界,一直往西北延伸,都是蓝色地块,那一片全是水域,具体来说,就是湿地和农田居多。”

  他按照图纸比例,粗略地算了一算,“毛估估,那时候含水的地方,应该有48平方公里左右,而现在城西,估计也就西溪湿地的10.8平方公里的含水地块多些,其他地方也都硬化得差不多了。也就是说,四分之三的土地,都已经起不到太大的蓄洪作用。”

  盛忠华说,城西的淹水问题,可以从好几个原因来分析。首先,城西处于山地与平原的过渡地带,本身就遭受着山洪的威胁,需要大量的排水设施。而一旦碰上强降雨,城西就淹水,也说明管道排得不畅。“当然,城西的排水线路,相对比较单一,只能往河道沿运河排放。而运河有个致命缺点就是‘地势低、排水慢’,一旦遇上时长量大覆盖面广的降雨,水就容易通过管网倒灌进来。”

  “现在的城市建设,往往比较注重眼前利益,有回报的项目先做,而很多防洪排涝的工程,回报低、施工时间长,相比其他重点工程就弱势很多。”盛忠华觉得,要真正解决城市内涝等问题,需要硬件和软件同时抓起来。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