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了解,达州市达川区此前存在大量“握手楼”与危旧房,涉及11个片区、374栋建筑,总建筑面积达96.68万平方米,覆盖8402户居民共21985人。这些建筑普遍存在楼间距狭窄、消防安全隐患突出、居住密度大等问题,部分房屋始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三线”建设时期,设施陈旧、功能缺失,成为当地居民改善生活品质的“心头盼”。
为切实回应群众需求,达川区严格遵循中央城市更新工作新要求,将“握手楼”治理与危旧房改造统筹推进,确立“安全优先、民生为本”的核心原则,通过系统规划破解城市发展中的“居住短板”。

在改造推进中,达川区创新采用“连片改造+点状拔除+消防整治”的综合治理方式,以“示范先行、分步实施”的节奏稳步推进——
2025年优先突破:重点启动达州中学周边片区与工矿片区改造,其中工矿片区项目规划占地143亩,新建36万平方米品质住宅,容积率严格控制在2.8,同步配建商业步行街与人行天桥,未来将实现与升华商圈的无缝联通;
2026年拓展覆盖:推进金华片区、保险片区、草街子片区、仰天湾片区、店子梁片区改造,进一步扩大受益范围;
2027年全面收官:完成花溪片区、蜀东片区、梧桐梁片区、曹家梁片区治理,实现11个片区改造全覆盖,彻底消除“握手楼”安全隐患。
资金保障是改造工作的关键支撑。达川区构建“企业投资+居民共担+专项债+银行融资+专项资金整合”的多元筹措模式,截至目前全区危旧房改造总投资已达64亿元。其中,工矿片区项目创新采用“区属国企+省属国企+居民”投建模式,居民出资占建安费的30%,既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又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
在推进机制上,达川区组建专项工作专班,统筹参建企业洽谈组、设计方案审查组、群众工作组等多部门力量,形成“党政引导、群众自治、国企参与、多方协同”的工作格局。此前,气象局家属院、华川家属院等项目已顺利完成改造,店子梁二小区等项目稳步推进,数千户居民率先告别“忧居”生活。

“以前住的房子又旧又挤,下雨天漏雨,冬天透风,现在终于要换新家了!”家住工矿片区的王女士看着开工现场,难掩激动。该片区居民中,50岁以上人群占比达90.3%,还包含低保户、特困户、失独家庭等特殊群体,改造项目不仅将改善居住条件,更通过配建社区服务设施、优化商圈配套,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达川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用好用活达州市“握手楼”治理“十四条”与危旧房改造“十条措施”,以工矿片区项目为示范,推广“达川模式”,力争让更多群众“住上好房子、住进好小区、享受好服务”,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注入民生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