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多地正酝酿启动居民饮用水价格调整方案。其中,计划上调或已经上调的包括上海、东莞、武汉、芜湖、遵义等遍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多个城市。至此,居民饮用水也正式接过天然气、汽油等调价的“接力棒”,成为对居民生活影响最为广泛的涨价资源类产品之一。
在经历2009年—2010年期间全国多地普遍完成水价上调之后,新一轮水价调整期再次如期而至。早在今年多地酝酿提高居民饮用水价格之前,2012年,长沙、重庆、广州、宜昌等城市已经完成了新一轮水价调整。
对此,业内人士援引国际经验指出,水价调整周期普遍在3年—5年之间,照此推算,从去年开始的多地集中实施、酝酿的水价调整方案,均属正常现象,全国也或将由此迎来新一轮水价调整期。
饮用水作为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影响最为广泛的资源类产品,价格制定一直凸显着公益属性。但在我国人均水资源已不足世界人均水平30%,比人均耕地面积还要低12个百分点的客观现实面前,以及民众节水意识虽已逐步形成,但仍未在普遍范围上改变浪费用水习惯的前提下,制定能够体现水资源紧缺现状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水平,被逐步提上日程。
在经历2009年—2010年期间全国多地普遍完成水价上调之后,新一轮水价调整期再次如期而至。早在今年多地酝酿提高居民饮用水价格之前,2012年,长沙、重庆、广州、宜昌等城市已经完成了新一轮水价调整。
对此,业内人士援引国际经验指出,水价调整周期普遍在3年—5年之间,照此推算,从去年开始的多地集中实施、酝酿的水价调整方案,均属正常现象,全国也或将由此迎来新一轮水价调整期。
饮用水作为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影响最为广泛的资源类产品,价格制定一直凸显着公益属性。但在我国人均水资源已不足世界人均水平30%,比人均耕地面积还要低12个百分点的客观现实面前,以及民众节水意识虽已逐步形成,但仍未在普遍范围上改变浪费用水习惯的前提下,制定能够体现水资源紧缺现状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水平,被逐步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