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高效节水为山西农业“解渴”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5-03  来源:  作者:小编  浏览次数:283
  对于十年九旱的山西来说,念好农业节水经显得更为重要,怎样在缺水的条件下发展农业,怎样把每一方水用足用好成为山西农业必须破解的课题。
  
  盐湖区的三路里镇地处运城盆地的旱塬地带,是旱作小麦的主产区,灌溉主要靠机井提水漫灌。为了摆脱水的制约,当地开始筹划调整种植结构,改种抗旱性能好,而且收益较高的经济作物双季槐。而在十几公里外,源源不断的黄河水为龙居乡灌区农民吃下了定心丸,引来宝贵的黄河水应该怎么用,遍地开花的农民用水协会在这里发挥了大作用,谁家浇几次,每次浇多少,农民自己协商后都做了详细安排,既节约了用水,还把灌溉周期由原来的15天缩短到了7天左右。
  
  盐湖区尊村引黄五干二支农民用水协会杨红伟:需要浇小麦的,这段时间整个就调配的浇小麦,树就可以缓后一点,这段时间小麦不用浇,浇树,咱们就给树调节,咱们整个能调节了。
  
  既要引来水,又要科学高效用水,山西全省的农业节水还是大有潜力可挖。据了解,今年全省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是0.5,也就是说只有一半的水能被农作物吸收利用,而在以色列,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在0.7到0.8之间,距离世界先进水平,我省还有20%到30%的节水空间。从山西的降水总量来讲,这完全可以做到。
  
  山西省农科院研究员姚建民:从南到北基本上平均是60多次降雨,而60多次中,40多次是小雨,10毫米以下的雨,这部分水的累计量是100方左右,这100方水基本上是无效水,如果把这100方水累积起来就相当于灌溉了两到三次的水。
  
  专家介绍说,山西十年九旱并不是降水总量不足,而是降水季节与农作物生长周期的不同步造成的。目前,山西在太行山、吕梁山等旱作区发展了干果经济林,在蔬菜主产区、温室大棚园区、地膜覆盖、喷灌、滴灌、渗灌等节水技术在大面积推广。今年新的十大农业补贴政策就包括了膜下滴灌和旱作农业新技术。专家建议,要做好农业节水,除了要依靠现有的水利设施,推广节水技术,更要在发展新型农业用水组织上做文章,有效提高农业节水的效率和效益。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