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人工智能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第六代移动通信(6G)等领域技术协同创新;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一代智能终端;到2030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推动技术普惠和成果共享……《意见》对信息通信业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标、新重点。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既是行业以技术和产品应用赋能新型工业化和经济社会数智化转型的重大责任,也是行业推动自身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全行业要深刻领会《意见》精神,把握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演进规律,从“破题”到“深耕”,以新的科研成果支撑场景应用落地,以新的应用需求牵引技术创新突破,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双向奔赴”,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形成中国特色人工智能发展路径,让全体人民共享人工智能发展成果,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当前,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人工智能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同时,对社会大众而言,“人工智能+”的概念正深入人心,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从政策到市场,从思想到实践,从技术到资金,都给行业推进“人工智能+”创造了空前的发展机遇。目前,基础电信企业的“九天”“星辰”“元景”大模型,正深入千行百业,从炫技发展为“工作助手”;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正打造一体化全场景覆盖的智能交互环境;人工智能正与元宇宙、低空飞行、脑机接口等技术融合,探索智能产品新形态……新设施、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AI正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与经济社会深度绑定,重塑了生产生活和社会治理范式。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人工智能发展仍面临“创新力不足”的瓶颈,部分核心技术领域尚未实现完全自主可控;“供需不匹配”的矛盾凸显,供给能力与产业需求间存在“错位”;“应用落地‘最后一公里’”的障碍未完全打破,部分场景下的技术应用仍停留在“试点”阶段。这些问题,既是行业落地人工智能的“拦路虎”,也是未来突破的“发力点”。
夯基础、提能力,为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筑基。《意见》提出,加强人工智能与量子科技、第六代移动通信(6G)等领域技术协同创新,以新的科研成果支撑场景应用落地。行业要加快科创步伐,持续推进5G-A、6G、量子通信等技术研发攻关,推动其与AI协同创新,促进大模型算法、框架等基础性原创性技术突破,为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贡献。同时,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质量算网基础设施、大数据集等,担起标准建设、范式更新等普惠性责任,为全社会AI研发应用提供强大要素支撑。
强应用、育产业,为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赋能。《意见》提出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的行动重点。行业要进一步推进AI技术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落地,赋能生产各环节转型升级;丰富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等,推动生活消费“万物智联”;推进人工智能在政务、安全生产监管、防灾减灾救灾、公共安全预警、社会治安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提高社会各领域治理能力。
以技术创新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场景应用的实效性激活产业发展的新动能。信息通信业发挥技术与应用优势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将有助于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数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