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技术前沿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前沿 » 技术论文
 
技术论文

供水运营与智慧水务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1-06  浏览次数:799
 供水运营与智慧水务

陆宇尘

 

供水运营

供水行业的主业是生产和销售自来水,要研究供水运营的逻辑,首先需要从自来水的属相开始,自来水作为人生存的不可替代的基本必需品,具有公共属性。同时,因为其价格弹性小,从客观上必须由政府提供并实行价格管制。这种模式,是由自来水本身的属性决定的。那么,面向自来水生产与配送的供水设施,就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其营运必须满足市民的基本的和发展的需求,也必须满足城市现状的和发展的需求。

供水运营,一般存在两种模式,政府直接经营与政府授权经营:直接经营以香港水务署为代表:香港水务署为香港特区政府三司十二局五十八个处(署)中的一个署,隶属于财政司下的发展局。负责全港供水及管理工作。水务署有员工4500人,上至署长、下至水厂、管网管理及查表收费人员均为政府公务员。政府直接经营的模式,缺乏内生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经营效益比较低,以香港为例,经营的核心指标产销差30%左右,低于国内平均水平。2010年,香港水务署总资产为398亿港元,水费及其他收入为25亿港元,扣除政府各种项目的38亿补贴后,账面仍亏损64.9亿港元。显然,这种模式的运作有赖于持续不断的输血,不是一种值得效仿的模式。

我国的城市供水基本采用政府授权经营的模式,将供水经营权授予供水企业,由供水企业履行政府提供自来水这种公共产品的职能,供水企业是政府特许经营供水运营公用事业的企业。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行政垄断型公用事业部门的约束激励机制的问题,也是国际上较为通行的做法。

前文谈到,自来水是基本必需品,同时价格弹性小,受到政府的价格管制,我国对于自来水的定价,一般采用保本微利的原则。如,《深圳经济特区城市供水用水条例》第五十六条规定:“城市供水应按供水成本加税费加合理利润的原则确定水费标准,居民生活用水按保本微利的原则定价,实行分级加价收费,消防、环卫和绿化用水按成本价收费,其他用水合理计价。居民生活用水收费办法由市政府另行规定”。第五十七条规定:“供水企业的供水净资产利润率不得高于百分之八。供水净资产利润率为年水费总额减税减供水成本与年供水净资产总额之比”。由此可以看出,目前,自来水的定价关键界定是运营成本,这就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制约了企业发展,保本微利的定价模式,使水的销售价格与价值相背离, 供水企业得不到应有的利润积累, 提高生产水平与扩大再生产的资金来源受到影响,职工的待遇得难以提高。

其次,导致严重的激励导向问题,保本微利的定价模式,使得企业重视成本更甚于利润,显然,做大成本比提高营运效率的挑战性要小多了,这就使供水行业缺乏外生的追求效率的动力。

最后,产生内部治理问题,缺乏外生的追求效率的动力的结果,会照成企业内部治理系统性机能紊乱,表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冗员充斥,逆向淘汰;表现在经营绩效上,漏损严重。

此种定价模式,逐步造成在企业的内部治理中泛行政化,传统的供水企业组织模式,沿习了政府组织的一贯做法,在组织架构上表现,为一种典型的科层设计,在业务划分上,表现为条块分割,与这种模式想伴生的企业文化是“山头主义”和“官本位”。各自为政、创新不足,应对变化能力弱。

这种情况沿习久远,日积月累,造成了目前的供水行业危机:

1、行业漏损严重,这在水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尤为引发社会关注;

2、水质、水压事故上升,且在当前的信息日益透明的情况下,经常演化为公共事务危机;

3、福利水价政策导致的恶果,在每次水价调整中显露无疑,进入了“提价—亏损——再提价——再亏损”的治乱循环,形成一次次供水企业与政府、市民的重复博弈,每次轮回,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行业的治理结构。

供水企业目前的其生存状况,可以用“生存容易、盈利困难”来表述,我们可以通过波特的战略五力模型来分析供水行业:

图片1

图1 五力模型

从纵向分析,考虑潜在的新加入者的因素,由于受到行业准入的限制,有特许经营权的保护,供水企业进入是困难的;其次,考虑替代品的因素:自来水满足人本身最基本的需求,没有有效的替代品;其三,从供水企业之间的竞争分析:供水企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地域性垄断经营,不同地域的供水企业几乎不存在竞争关系。

从横向看,首先看供应、供水企业的供应方主要是水源和电力,因水资源受政府管控、电力资源被电网垄断,都具有很强的定价权,供水企业几无谈判空间;其次看需求、供水企业产品的购买方是终端用水户,虽然单个用户无议价能力,但由于自来水关系国计民生,价格受到管制,水价提升难度亦极大。

综合以上分析,供水企业因来自新加入者和替代品的威胁较小,同时供水企业之间的竞争较弱,所以供水企业生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因供应方具有很强的定价权,购买方具有很强的议价能力,价格调节利润的空间很小,盈利比较困难,总之,“生存容易,盈利困难”。

当今,由于长期福利性水价和行业结构的封闭性,日积月累,已造成行业治理的危机;首先,漏损严重,大量的水资源白白浪费,政府不满意;其次,行业投资回报低下,股东不满意;再者,收入较低,员工不满意;最后,行业发展缓慢,上下游利益相关方不满意,行业到了非变不可的地步。

今年,政策上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呼吁多年的行业改革终于出台,核心政策是两条:1、理顺水价形成机制(价改);2、推行混合所有制(混改),价改就是改变福利型水价模式,给行业松绑,从横向改善行业的盈利困难的困局;混改就是降低行业进入壁垒,引入潜在的新加入者,给行业增添活力与生机;改革直指多年行业痼疾顽症。从商业逻辑看,只混改不价改,行业无利润,没人进入,是坑投资人模式;只价改不混改,治乱循环会更严重,如同供电行业,是垄断保护,是坑消费者模式;只有两项政策相互配套,互相呼应,两条腿走路,才能促使行业破局。使行业生态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焕发勃勃生机。

 

智慧水务的本质和目标

当今行业最热门的话题,非智慧水务莫属,何为“智慧水务”?和传统水务有有何异同?这是需要回答的问题。

要研究智慧水务,不得不提互联网与物联网,近年来,以BAT的代表的互联新经济不断在传统产业的地盘上纵横驰骋、摧城拔寨,其内在的经济理由是什么呢?

互联网最核心的经济力量的来源,在于通过网络化压扁了传统产业的产业链条,拉近了真实供应方和真实需求方的距离,逐出中间层,创造了更集约与高效的经济模式。同样,物联网的逻辑也是一样的,通过人与物、物与物的有机连接,拉近了物与物、物与人的距离,改进了产业链的效率。

在供水行业中,智慧水务是物联网的具象,按百度百科的解释:“智慧水务就是通过数采仪、无线网络、水质水压表等在线监测设备实时感知城市供排水系统的运行状态,并采用可视化的方式有机整合水务管理部门与供排水设施,形成“城市水务物联网”,并可将海量水务信息进行及时分析与处理,并做出相应的处理结果辅助决策建议,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水务系统的整个生产、管理和服务流程,从而达到“智慧”的状态。”

智慧水务的核心是建立一套信息网络,从物理管网中提取数据,通过大数据手段进行加工、整合,形成有效、高效的决策信息,反过来改造、优化物理网中的资产状况和运行状态,以及在此过程中重塑造、再造供水行业,就是一句话,“通过互联网思维改造供水企业”。智慧水务的建设,与其说是一种技术,不如说是一种思维。

传统供水行业,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其特点是在管理上通过科层制的管理体系,解决供水网络的运作问题,这种模式,优点是结构的稳定,缺点是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例如,在处理漏损控制这种需要及时响应的领域的问题时,这种模式显得捉襟见肘了。这种结构,在整个行业面临急剧变化的现在,不进行深入、彻底的再造,将无以为继。

智慧水务通过引入技术手段升级供水行业,通过压扁管理链条再造业务模式,最终需要达成以下目标:

1、控制自动化:

以水源地、自来水管网、排水管网、城市生态河湖水系等各类监控对象,建立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水源工程自动化、城乡供水、城市排水工程和生态河湖工程等控制体系,实现水务工程及时、可靠、自动控制。

2、实现管理协同化:

面向业务人员,建立联动的协同管理工作体制,在业务和政务管理方面实现统一流程、用户、资源、配置的协作化管理。通过对目标、过程、执行及结果等管理的统一把控,使业务人员的管理更加高效、共享和协同,实现精细化管理、

3、决策科学化:

面向领导,建立模型,实现多水源多用户水资源联合调度、洪水资源利用、风险管理等分析,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支持。通过信息支撑,以及决策依据、方法及过程的科学化,使得水务局领导的决策更加综合、合理、可行,形成科学化决策。

4、服务主动化:

面向社会公众,建立涉及水行政、民生的公共服务,提供了解水务的渠道,实现水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通过服务内容、方式、品质及社会交互,使得社会公众体验到水务品质的人性化、便捷性、舒适性,实现主动化服务。

显然,以上目标只有通过技术的引入与管理体系的再造,两条腿走路,才能实现。

 

技术驱动力和流程再造

供水企业要通过经营活动来盈利,保证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可以采用规模扩张、上下游业务延伸、业务优化及漏损控制四种策略来提升经济效益。

规模扩张是指供水企业通过并购等活动做大规模,在单个企业盈利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做大规模来提升效益;上下游业务延伸是指通过做长产业链来提升经济效益;业务优化是指供水企业通过技术上的投资,引进先进的自动化设备,购买或自主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减少用人数量,做到资本对人工的替代减少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来提升经济效益;漏损管理是指供水企业通过降低内部漏损水量减少运营成本、增加收入,增强供水回收率来提升经济效益。

规模扩张、上下游业务延伸属于企业的外部扩张模式,是做大的范畴,业务优化及漏损控制属于内生增长模式;是做强的概念,智慧水务的建设,更多的是围绕做强而展开的。

供水行业多年来,一直治理于水务信息化建设,有办公自动化系统MIS,有水厂及管网的监控系统SCADA,有用户管理及收费系统CIS,有地理信息系统GIS,这些系统的共同的特点是映像系统,即是在原有业务流程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化,没有结合、促进原有业务流程的再造,是信息化建设的“洋务运动”,其所带来的生产力释放就比较有限,其作用就不太可观,备受诟病,所以说,智慧水务不等于水务信息化,因为智慧水务是业务与信息的有机整合,

智慧水务的建设本质上是通过技术驱动力的作用,即在传统的物理管网上建设一张信息网络,通过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整合出有效的面向决策的知识,然后通过科学的决策,优化物理资产,再造运作流程,改善用户体验,以达到行动有效,运作高效的管理目标。

按此逻辑,智慧水务的建设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是技术改造的命题,在流程再造上是体制改革的任务,只有“以技改促体改,以体改保技改”,才是智慧水务的题中之意。

 

未来展望

毛主席说过:“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当前,水价体制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即将展开,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工具与具备,供水行业变革的外部条件已经具备;同时,供水行业也或多或少感收到“门口的野蛮人”的威胁,即将催生深刻的内部变革需求。

现在,供水行业的业态是“小、散、弱”,是严重的块分割,格局犹如春秋时代,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未来,供水行业将快速向战国格局演进,按互联网逻辑重塑行业格局,行业的整合与重构见展现一富波澜壮阔的达剧目。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大时代的背景下,每一个供水企业必须做出正确的选择。

 

 
关键词: 供水运营 智慧水务
 
[ 技术前沿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