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技术前沿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前沿 » 技术论文
 
技术论文

低功耗广域物联网发展现状如何?这是我半年来的观察与判断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9-19  来源:IoT先锋  浏览次数:559
          近期阿里公布了2018杭州云栖大会的大会议程,其中有一项议程吸引了笔者的关注:9月20日下午举办的“智联网-万物智联峰会”上,将举行“Semtech x 阿里云 LoRa芯片IP授权签署仪式”。阿里又将在LoRa领域放大招?

微信图片_20180919091857

 

今年3月28日在宣布全面进行物联网领域之时,阿里就联合浙江联通、Semtech发布了“国内首个LoRa城域物联网试商用”。阿里在LoRa市场的首要布局是“Link WAN” LoRaWAN核心网平台,这也符合互联网公司做平台的定位。

 

虽不做LoRa网络和终端设备,阿里却定义了从端到云的整套规范,并通过将“智能城市”业务板块的“未来城市”、“特色小镇”等项目面向合作伙伴进行公开招标,快速吸粉合作伙伴,构建物联网生态体系。

 

阻碍lora崛起的两座大山

 

阿里如果想扛起国内LoRa的大旗,需要跨过“两座大山”,一个是非授权频谱组网,另一个是芯片自主可控。

 

非授权频谱组网


业界都知道,去年底无线电管理局的一纸《征求意见稿》,搞得大家对LoRa在国内的前景担忧,虽然后来无线管理局又发文‘在不对现有及未来开展的无线电业务产生影响、且遵守有关规定条件下,允许使用“无线电业务”频段建网’,但受限的使用环境和未来不确定的政策风险影响了市场的信心。

 

笔者知道有些厂家一直都在为解决开放非授权频谱组网的问题而努力,而且业界也在传预计今年底无线管委局会将发文允许微功率设备在某段固定频段组网使用的许可说明。这里补充一点,目前LoRa联盟已将CH470规定为中国地区使用的LoRaWAN标准频段。

 

从实际项目来看,目前大家没有太关注频段的问题,先发展业务是核心。如果政府如果有一个明确指导文件出来,无疑对整个非授权LPWA市场都是利好的。

 

芯片自主可控

 

大家都是知道,LoRa芯片核心IP只属于美国公司Semtech一家所有,在贸易战的背景下,芯片自主可控是现在及未来的主基调。然而LoRa在当下情况我们改如何应对?当前来看,只能通过芯片IP授权来讲故事。

 

回到开篇提到的Smtech将要给阿里LoRa芯片IP授权事宜。LoRa芯片IP授权分为硬IP授权和软IP授权。硬IP是Semtech为合作伙伴提供晶圆,由合作伙伴将晶圆在外加MCU等封装成SIP LoRa模块(不同于普通模块形态,外观像一颗芯片),目前Semtech在全球给很多厂家提供硬IP授权。软IP授权,相当于把源代码授权给合作伙伴,目前Semtech不提供、也不可能提供软IP授权。

 

目前来看,Semtech应该是为阿里提供LoRa芯片硬IP授权。坊间传闻阿里已经向Semtech定了200万颗LoRa芯片(华为2017年NB-IoT芯片发货才200万片),并请好了代工厂封装自己的SIP LoRa 模块。当然,没有“IP核”,谈不上自主可控。我猜测阿里的SIP LoRa模块会采用今年初收购的中天微设计的自主可控MCU芯片,这个算自主可控吧。当前阶段,故事只能这么讲。

 

LoRa产业为何持续发展?

 

首先需要说,低功耗广域网络市场需求确实存在,比如无线抄表、智慧消防等场景。在国内的LPWA市场,按理说运营商和华为主导的NB-IoT技术应该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从2017年中旬开始,运营商铺天盖地的NB-IoT推介会、华为很早就把NB-IoT加入了部分行业标准、智慧城市建设等规范中。为何LoRa在市场信心不足的情况下还在持续的发展呢?

 

笔者的总结是:当前NB-IoT太不给力!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第一是技术方面。无论从最初的芯片不支持MQTT到后来的达不到所宣称的低功耗等问题,其实一直阻碍了行业客户的应用落地。不过我们相信技术问题最终都是可以解决的。

 

第二是网络覆盖方面。NB-IoT网络需要像现在4G网络一样的做全面&深度的覆盖。目前三大运营商基本都是在主要城市的城区覆盖阶段,何时能够实现深度或者区县级、村级覆盖?这个事情需要时间。

 

第三个是成本问题。现有2G模块成本是15-20元,NB-IoT约35到40元。联通物联网公司刚刚招标的300万模块,最低中标价格已经降到23元/套。联通的这个标会对市场形成牵引。成本会很快降下来,只是苦了广大的模块厂家。

 

NB-IoT未来一定是主流的LPWA技术之一,我们需要给华为等芯片厂家、运营商一些时间,把技术、网络覆盖等问题解决。笔者预判在NB-IoT达到规模商用的阶段之前,LoRa有1-1.5年的时间窗口作为成熟的低功耗广域物联网技术先来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

 

回归价值本质:产业落地是核心

 

无论NB-IoT,还是LoRa其实当前都面对一个产业落地问题,说白了就是低功耗广域物联网的市场还没有真正起来。我们看看市场情况:2017年,国内运营商NB-IoT连接激活数约100万,LoRa连接数约266万(主要是采用小无线进行抄表);2018年华为目标NB-IoT芯片能突破1000万,而LoRa预计国内芯片至少654万以上。比起前期的大量网络及市场投入,当前的连接数都还是太低了。

 

与其争论谁会替换谁,倒不如去认真推动LPWA技术在行业里的应用。华为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比如针对燃气行业,携手相关行业龙头企业和研究院制定燃气行业应用标准,以推动在行业里规模应用,这样也才能迅速形成经济效益。

 

反观LoRa“阵营”,目前国内没有一家企业在认真推动LoRa在具体产业的落地。当前阿里等一些互联网公司都在围绕平台在布局,而做行业方案的公司一般都只盯着井盖、停车、烟感等通用场景或者基于私有协议做无线抄表。在此,希望中兴和新华三这类在LoRa市场也有产品布局的通信巨头能扛起LoRa在垂直产业(电力、能源、交通等)落地的责任。

 

当然,在LoRa方面,产业规模落地的基础也是需要政府有一个明确的、公平的指导说明。

 

给市场参与者的一些建议

 

仔细观察整个低功耗物联网产业链,现在的部分模块厂家(含NB-IoT和LoRa)和平台厂家也开始做端到端的方案,慢慢的大家都成了方案商。让人担忧的是大家基本都在围绕井盖、停车和烟感这类通用场景转,这真不是什么好状态。

 

笔者最近开始有一个感触:数字化转型也好,拥抱物联网也罢,其实都是百行百业自己的事情,任何网络和平台技术都是给企业实现成本降低、效率提高、体验提升的工具。我们当下该做的就是将这些技术让企业结合自身的业务用起来。

 

最近两年做物联网方案的初创公司特别多,这些方案商到底从哪些市场入手,包含一些大的IT和互联公司一直在考虑的到底要在哪些垂直领域重点投入,下面是笔者面向“方案商如何拥抱物联网”提供的“3步走”建议:

1,聚焦垂直行业。各个行业需求都不一样,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选择潜力足够大、规模足够大的行业。以行业前三客户的切入。

2,提供场景化方案。理解客户的应用场景,挖掘客户需求痛点,解决特定行业的实际问题。

3,专注于对客户有绝对价值、客户有强烈意愿买单的方案。方案标准化、平台化,不断迭代。

 

当下的物联网市场,参与方这么多、声音这么杂,其实作为从业者,笔者有时候都在质疑自己是否走在物联网的正确航道上。为了方便思路梳理及市场观察分享,现在重新重启“IoT先锋”公众号的更新,笔者希望:“扎根一线,坚持中立,聚焦价值” ,与各位共迎那个百亿的物联网世界。

 

 
 
[ 技术前沿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