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叶圣陶先生的小说《多收了三五斗》,讲述了旧中国农民丰收成灾的悲惨命运。本以为一亩田多收这么三五斗,让一向捏得紧紧的手稍微放松一点,谁说不应该?缴租,还债,解会钱,大概能够对付过去吧;对付过去之外,大概还有多馀吧。在这样的心境之下,有些人甚至想买一个热水瓶。熟料米价就因为多收这么三五斗而大跌,不得不忍痛亏本粜米,在丰年反而遭到比往年更悲惨的厄运。
也许,这就是叶圣陶先生对“谷贱伤农”的最好注解吧。
供电、供水、供热这些国家垄断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迅猛发展,从供水设施建设上说,的确算得上“多收了三五斗”。在国人眼中,国家垄断,意味着垄断暴利。象供电、供水、供热这些国家垄断企业建设发展有目共睹,“多收了三五斗”,让一向捏得紧紧的手稍微放松一点,谁说不应该?购买原材料,缴税,还债,大概能够对付过去吧;对付过去之外,大概还有“三五斗”吧。
也许是“谷贱伤农”的定律在作怪,供水这家国家垄断企业,却因为“多收了三五斗”,反而造成了河南省供水行业几乎全行业亏损的局面。君若不信,有报道为证:
2008年9月18日~21日,河南省城镇供水行业18家地级城市的自来水公司总经理齐聚漯河,举行总经理高峰论坛。会上,河南省城镇供水协会公布了一组令人震惊的数字:2008年上半年,全省18个地市的供水企业有16个出现亏损,亏损面达到88%,亏损额达到13471.1万元(10.4中国供水节水报)。
供水行业也会“多收三五斗”致丰收成灾?读罢此则报道,真令人大跌眼镜。究其因,与会的供水企业总经理“叫苦连连”,倒出了企业生产、经营的一肚子“苦水”。
造成河南省供水行业丰收成灾的原因较多,但首要原因正是叶圣陶先生的小说《多收了三五斗》所述的一样,供水企业“多收了三五斗”而自来水价格却多年来“雪藏”着,一个铜板的价格也没有涨过。而这几年的物价飞涨却令国人叫苦连天。同理,自来水制水所需的各种原材料价格也是飞一样的快。如此,“雪藏”着的自来水价格与价值形成倒挂,则令供水企业亏损成为定局。
自来水价格倒挂有多严重?请听河南省供水企业一席“苦”言。据统计,2007年,河南省自来水平均售水成本为1.86元/立方米,按不同性质用水(价格不同)占总售水比例折算,全省平均综合售水价格为1.72元/立方米,自来水价格明显偏离其成本和价值。以郑州为例,包括电费、原水费、净水药剂、人工成本、财务费用等在内自来水的每吨生产成本超过2.4元,而现行平均水价只有每吨1.5元,也就是说每生产一吨自来水要亏损0.9元。
每生产一吨自来水要亏损0.9元!那每天数以百万吨供水的河南省供水企业亏损额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自来水价格和汽油一样都是国家管制定价的,都是一样的国家垄断企业。近年来,原油价格一路狂涨,令石化巨头中国石化亏损严重,但国家财政却为之垫底。2008年半年报显示,中国石化当期利润中包含了334亿元的财政补贴!反观河南省供水行业,亏损累累,而当地政府却熟视无睹,让许多供水企业经营状况恶化,资金链几近断裂,经营难以为继。若长此下去,水价贱,在伤了自来水企业之外,必伤民。
广东省“博贺镇水事件”还在国人的脑海中徘徊,导致“博贺镇水事件原因很多,但是,自来水价格与价值形成倒挂,令供水企业亏损是主要原因之一。
不把倒挂的自来价格纠正过来,就要象中石化那样实行财政补贴,这是免致城市供水行业水价贱伤民的必要举措。
期盼有关政府部门尽快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