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1918年 昆明人拿米换水喝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9-27  来源:都市时报  浏览次数:341
    记者 刘玲 据相关资料记载,20世纪初期,昆明市民的生活饮用水多以井水为主、河水为辅,除私家院坝有井外,市面上还出现了以担水卖水为生的“清泉业”。直到1917年8月,昆明建成第一个水厂,这才翻开了市民饮水的新篇章。
    目前,昆明最早的自来水泵仍藏于翠湖九龙池边的自来水历史博物馆内,为五华区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已有92年历史。
    进入位于翠湖公园内九龙池的昆明自来水历史博物馆,大家很直观就能看到昆明第一个自来水泵的基本概貌。时间回溯到1912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投产陆续向昆明送电,昆明进入“大发展”时期。1915年,黄毓成、罗佩金、王灿等一批开明绅士,提出“谋都市人民之健康及社会之消防安全”和“注重饮料、裨益卫生、便利人民”,倡议创办自来水厂。
    这一建议很快得到当时云南督军唐继尧的赞同。他随后招商集股,一共筹措银元203420元用于建设昆明第一个自来水厂。唐继尧还专门“派员前往越南海防、河内自来水厂考察学习,由法商海防机械建设公司工程师戴阿尔负责,承建整个水厂工程”。
    1917年8月,水厂泵房和水池竣工。自来水厂则位于五华山西麓(今华山西路东侧),1918年5月2日正式送水,日供水量1034立方米。供水干管最大口径220毫米,最小口径75毫米,支管均为铅管,管道全长9.5公里,分东、西、南、北四条干管全日供水。
    昆明第一个自来水厂建成以后,水费实行“水表制”计量,每立方米水价为7分3厘5毫银元,折合下来大约是大米3千克左右。由于自来水问世“民风初开,多为观望”,加之水费昂贵,因此截至1922年,昆明全市也仅安装水表37只、龙头84个,各街道水盘(水站)44座,且用户大多为机关、学校、公共场所和绅商大户人家。
    随着昆明自来水产业的发展,1949年10月20日,昆明市自来水公司顾问工程师许兴汉,以个人身份赴荷兰出席国际供水协会成立大会(第一次大会),成为中国最早参加国际供水协会的中国人。
    这个时候,市民用水仍以大米折价来计费,自来水收费每千美加仑(3.785吨),按当月15日贸易公司中米牌价,以9市斤折算收取。直到1951年,自来水费才不再以米价折算,“自来水从10月9日开始价降为每10加仑(38公斤)币100元。”
    从1951年以后,昆明自来水供应陆续实现对供水地区用户安装水表,并陆续建成地方国营马街自来水厂(第三自来水厂)、第二自来水厂和第四、第五自来水厂等新供水设施。
    到2005年,昆明自来水集团公司优化供水调度,松华坝水库最高日取水量达76万立方米,年取用量达19717万立方米,售水量也高达19602万立方米,日均售水量达53万多立方米。目前,集团公司作为招商主体,将水生产、供应部分评估总额15.78亿元资产成立昆明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威立雅水务昆明投资公司以10.05亿人民币取得昆明市自来水有限公司49%的股权,合作期限30年。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