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300人查了3年 地下管网之谜即将揭开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11-27  来源:时代信报  作者:王珊 杨冰  浏览次数:555
????被喻为城市“第二座城池”的地下管网,承担着一座城市的“内循环”功能。据统计,重庆的地下空间内,共聚集了数百种长达1万公里的各种管线。 ????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加速发展,地下管线因施工被破坏的事故也在飞速增长。据统计,2007年,排放城市污水的箱涵先后25次被“开膛破肚”,供水管道多次被挖断,累计30万人集体停水。而最大的一次天然气主管道爆裂事故,发生在2006年8月30日的南岸区,17万人停气,上千居民被迫转移……

????这些直接维系城市正常运转的城市“血脉神经”为何如此脆弱?为了保护这些地下管线,政府又作出了哪些努力?

????主供气管被挖爆????4000人紧急疏散

????11月20日上午9时20分,九龙坡人和小学的孩子们和往常一样,欢快地享受着课间活动。

????随之而来的一声巨响打破了这个欢乐的场面,在一墙相隔的养殖场扩建工地上,一股气浪顷刻间从钻机处冲出,朝天狂喷,钻头周围的泥石块顿时被冲上6米多高。

????“糟了!天然气管钻爆了。”四周人群纷纷开始四散逃离。

????危险信号传来,学校立即宣布停课,20多个班级、1000多名学生紧急疏散,在浓重的天然气味道中逃生。 ????不远处的九龙坡第二人民医院,病人被背离现场。周边地区的2000多市民被迫转移,一8旬老太逃生途中被熏昏迷。

????据事故后测量,事故现场周围的天然气泄漏浓度已经超过临爆点,任何一个火星都会引发爆炸。

????15分钟后,中石油重庆气矿抢修人员赶到现场。经过勘查,被钻爆的是一根管径27.3厘米的主供气管道,主要负责中梁山、华岩寺片区的供气,涉及的居民用户约5万户。

????此次爆管,不仅居民用气中断,而且沿线的一些大型企业,如煤气公司、庆铃厂等企业的供气也中断了,供气终端的西彭工业园区的所有企业也被迫停气。

????这次事故先后动用消防、治安、交通等警力上百人,80多名抢修、测量人员投入到联动抢险之中,实施抢修期间,万户居民被迫停电,5万户居民停气,周边企业和工业园区由于供气中断损失惨重。

????22日,该管线天然气供应商———重庆市凯源天然气公司对外表示,这起事故是重庆市今年以来供气部门所遭遇的最严重的一起恶性事故。

????一起破坏事故????曾使政府目标落空

????类似的场景,在燃气公司、排水公司维修人员眼中已是屡见不鲜。

????翻开主城区地下管线重大破坏事故录,大量数据记载着今年以来重庆地下空间频频受伤的历史:1月9日,高新区二郎立交桥下穿道两根天然气主管道被压爆,天然气狂泄近半小时,造成沙坪坝区至北碚区沿线约30万人无气可用;7月21日,九龙坡区滩子口转盘往黄桷坪方向500米处一主水管爆裂,导致附近10万人用水中断;本月9日,位于大渡口马王乡的一主供气管道被挖爆,轻轨站被迫紧急关闭入口……

????一系列城市地下管线事故,为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敲响了警钟。

????“已建好的管线上游15~47段管线,经过鲁能星城三四街区,在今年9月27日巡线时,发现长约300米的管线,原有的检修通道被封闭,有10个检查井口被封闭……”昨日上午,在市市政委直属支队王域凯支队长的工作桌上,又一份来自北部供排水建设办公室的管线破坏报告,让直属支队的所有执法人员焦虑不安。

????王域凯说,不仅供气、供水管道被破坏严重,从今年以来,自己经手查处的仅是破坏二级排污箱涵的案件已有9件,负责主城污水排放、在地下空间里行走密布的箱涵比其他管道“坚强”,却成为今年众多受伤地下管线中的重伤者。

????在市排水公司,记者了解到,一旦二级排污箱涵发生严重安全问题,发生垮塌,只能让污水直接排向长江和嘉陵江,完全无法开展急救。

????“地下管线其实就是维系整个城市正常运作的‘生命线’,但这些生命线受损的经历却让人心痛。”在市政直属支队,执法人员谈起地下空间受损的话题如此感叹。

????在他们的记忆中,2004年12月,山东港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江北寸滩港施工现场进行土石方施工,活活挖垮污水排放系统,将已建成的架空7段箱涵全部掀翻,另有6段不同程度位移。

????“这起事故直接导致唐家沱污水处理厂系统年底通水的政府目标落空。”这是重庆市污水排放历史上最惨痛的教训。 ??重庆地下城池????管线长达万公里

????一个个破坏事故,将人们的视线吸引到了“地下城池”,我们的脚底下到底包含了多大的秘密空间?

????据市地理信息中心介绍,在城市之下有一个非常庞大的地下空间,由多种管线工程密布而成,包括城市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电信、工业等地下管线在内的上百种地下线路,相互交错,如同盘丝。

????初步统计,重庆市地下管道共有上万公里之多。主城九区每平方公里地下管线长度平均为30公里,高于国内其他城市平均密度25公里/平方公里。

????在2005年之前,重庆只做过两次管线普查,但收集的数据与普查面都不完备,随着新管线下地,地下管线分布更加错综复杂。加上重庆山高路窄,而管线走势主要依附在道路沿线,因此,每年仅道路工程开挖或是其他建设施工造成的管线损坏事件将近200件。

????同时,为防止这个庞大的地下城池“受伤”,除之前出台的《市政管理实施条例》外,重庆市还陆续出台规定,力图用罚款堵住各类破坏源。

????但近年来针对地下空间的破坏仍在频频上演。来自市自来水公司的统计,去年重庆市总计爆管500多次,平均每天要发生1.5次的爆管事故,因工程施工引发的爆管就占了一半。今年上半年,此类事件就有上百起。

????建数据系统????信息化让地下迷宫“说话”

????一个个保护规定不断出台,但地下管道为何依旧频频受伤?据业内人士分析,除了野蛮施工,还有对地下管线“脉络”掌握不明,是造成事故屡发的主要原因。

????“地下管线的布局太复杂了。”昨日傍晚,在重庆市经开区一施工工地,操作人员直言,每次铲车开挖时,心惊胆战的,“深怕一铲下去就把几条地下管线给挖断了,但没办法,之前施工方也没有出具任何管线的图纸,为了赶工程进度只能大起胆子挖。”

????“建立一套完整的地下管线数据系统,可有效地对地下管线形成保护膜,而一旦出现事故,信息化的数据管理也可以让这个沉默的地下迷宫说话。”据市规划局透露,2005年,市政府正式下文,要求规划勘测部门对主城区内的地下管线进行一次有史以来最全面的普查。

????而这次普查的目的是,按照目前国内城市管理地下管线通行的运作模式,建立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还原一套完备的“地下管线账”。

????300人查了3年????“地下城池”之谜将被揭开

????“为消除地下空间这本糊涂账,我们必须在保证数据准确性的基础上抢夺时间。”市地理信息中心项目部主任徐永书介绍,该中心特地从英国、日本、美国购买了先进的管网探测仪器。

????自2005年开始,为摸清主城地下总长上万公里的管线网络,300多管线普查人员,兵分120队,每天各自扛着10多公斤重的仪器,沿着管线至少得走上10公里。 ??重庆地下城池????管线长达万公里

????一个个破坏事故,将人们的视线吸引到了“地下城池”,我们的脚底下到底包含了多大的秘密空间?

????据市地理信息中心介绍,在城市之下有一个非常庞大的地下空间,由多种管线工程密布而成,包括城市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电信、工业等地下管线在内的上百种地下线路,相互交错,如同盘丝。

????初步统计,重庆市地下管道共有上万公里之多。主城九区每平方公里地下管线长度平均为30公里,高于国内其他城市平均密度25公里/平方公里。

????在2005年之前,重庆只做过两次管线普查,但收集的数据与普查面都不完备,随着新管线下地,地下管线分布更加错综复杂。加上重庆山高路窄,而管线走势主要依附在道路沿线,因此,每年仅道路工程开挖或是其他建设施工造成的管线损坏事件将近200件。

????同时,为防止这个庞大的地下城池“受伤”,除之前出台的《市政管理实施条例》外,重庆市还陆续出台规定,力图用罚款堵住各类破坏源。

????但近年来针对地下空间的破坏仍在频频上演。来自市自来水公司的统计,去年重庆市总计爆管500多次,平均每天要发生1.5次的爆管事故,因工程施工引发的爆管就占了一半。今年上半年,此类事件就有上百起。

????建数据系统????信息化让地下迷宫“说话”

????一个个保护规定不断出台,但地下管道为何依旧频频受伤?据业内人士分析,除了野蛮施工,还有对地下管线“脉络”掌握不明,是造成事故屡发的主要原因。

????“地下管线的布局太复杂了。”昨日傍晚,在重庆市经开区一施工工地,操作人员直言,每次铲车开挖时,心惊胆战的,“深怕一铲下去就把几条地下管线给挖断了,但没办法,之前施工方也没有出具任何管线的图纸,为了赶工程进度只能大起胆子挖。”

????“建立一套完整的地下管线数据系统,可有效地对地下管线形成保护膜,而一旦出现事故,信息化的数据管理也可以让这个沉默的地下迷宫说话。”据市规划局透露,2005年,市政府正式下文,要求规划勘测部门对主城区内的地下管线进行一次有史以来最全面的普查。

????而这次普查的目的是,按照目前国内城市管理地下管线通行的运作模式,建立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还原一套完备的“地下管线账”。

????300人查了3年????“地下城池”之谜将被揭开

????“为消除地下空间这本糊涂账,我们必须在保证数据准确性的基础上抢夺时间。”市地理信息中心项目部主任徐永书介绍,该中心特地从英国、日本、美国购买了先进的管网探测仪器。

????自2005年开始,为摸清主城地下总长上万公里的管线网络,300多管线普查人员,兵分120队,每天各自扛着10多公斤重的仪器,沿着管线至少得走上10公里。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