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 西关大街35号院长期存在水价过高、居民用水少而实际缴费多的现象,院内50户居民渴望能早点结束这种吃高价水的生活。
2月18日,市民王女士向本报新闻热线反映,她在西关大街35号院2号楼1单元租赁了一套房子,租房5个月以来,她家仅水费方面的开销就达100余元,这让她这样一个平时很少在家、平均每月的用水量只有二三吨的房客百思不得其解。随后,记者前往了解情况。据该院2号楼1单元4楼的常住户陈女士介绍,该院确实长期存在水费过高的情况,尤其是2007年以前,各家各户的水费更是居高不下,“这两年的情况还相对好一些了,平均每吨水的价格从原来的十几元降到了现在的七八元。听说这里有根管子漏水了,但不知道具体在哪里,”陈女士说。
随后,记者分别联系到收缴2号楼1单元水费的张老太和负责整个35号院水电费抄表、收费工作的陶宏民。据他们介绍,西关大街35号院是原西宁市蔬菜公司的房产,按照城市发展规划,西宁市在修建博纳广场时曾将该院的总水表从原来的位置挪到了马路上,改造过程中因使用了已经老化的供水管道,造成了35号院长期漏水。陶宏民表示,就漏水一事,院内居民曾联系过供水部门有关人员。但供水部门认为,这里是一处老旧房产,各处供水管道已严重老化,一旦由他们出面维修,则整个楼院包括每一户居民家里的管道都得全部更换,这需要一大笔资金。无奈之下,经社区工作人员协调,院内4名住户共同承担起了每月查抄水表、收取水费的任务,并将每月渗漏出去的水损按每户实际居住的人头数进行平摊。陶宏民说:“且不说别人家里怎样,就我这两口之家,一月用了2吨水,可实际却掏了24.2元的水费,平均每吨水竟要超过10元呢。” (作者: 王英桂曹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