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呼市水务事业实现跨越发展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2-13  浏览次数:583
    水决定着人居的生存环境、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水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发展规模和经济命脉。
    2000年前,首府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等系列治水难题,而呼和浩特市多个部门分割管理的水务体制,水务运营资金极度匮乏,供排水企业历史欠账多,运行效益低下,地方财政投入甚微,使得首府在城区管网改造建设、水环境治理及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等方面难能迈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首府社会经济的发展。
    2000年,首府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组建水务局,在全国率先实施城乡水务一体化体制变革,统一了 5部门分割管理水资源格局,使水务事业发展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水务局一经成立,便引进经营城市理念,筹划建立投融资创新机制,以建设与首府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水务体系为己任,以“春华水务”为融资平台,不断运营水务、市政、生态等项目资金, 8年间,通过与国内外各大银行、金融机构合作,利用银行贷款、财政资金、国际合作等多种融资途径,为首府城市水务发展建设筹集资金 60亿元,相继完成了环城河治污、水环境综合治理、给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一大批节能减排、改善民生工程,令首府的人居和投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首府呈现出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同步跨越的好局面。
(一)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共赢各大污水厂相继运营城区污水处理率提至 95% 1月 5日,首府关乎民生的重点节能减排项目———公主府、章盖营两座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胜利竣工,投入运营。它们的运行将使首府污水二级处理率由 42%上升到 85%以上,污水二级处理能力将由 10万吨 /日提高到 21万吨 /日。
    过去,呼和浩特市只有一座处理能力为 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每天产生达 40多万吨的工业、民用废水及施工排放出的地下水直接排入河道,给城市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可再次利用的水资源。
    为从源头遏制人为排污,从 2006年至 2009年间,呼和浩特水务部门共投资 9.2亿元人民币(包括日元贷款和国内配套资金),在环城四周入口和排污企业相对集中区域,陆续开工建设了二级处理规模在 6万吨 /日(其中三级处理 3万吨)的章盖营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规模在 5万吨 /日(其中三级处理 3万吨)的公主府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规模 5万吨 /日的金桥污水处理厂和在原有的 10万吨 /日再增 5万吨 /日的辛辛板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等节能减排项目,配套建设了 300多公里的雨水污水管网和脱泥排污项目。让污水变清水,用污水换效益。
    呼和浩特水务局负责人李建平说:“节能减排工作关系城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存质量。近年来,首府水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快步完成实施的减排项目,随着城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对环境水平要求的提高,现有污水处理设施已不能满足需要。到 2010年,我们投资约 4亿元人民币,建设的如意———白塔污水处理厂、金桥污水处理厂、辛辛板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逐步完工,这将使呼和浩特城区的污水处理能力再提高到 35万吨 /日,污水二级处理率达到 95%以上,污水管网辐射至 630多公里,从而在形成一个以五座污水处理厂为节点、雨污水管网遍布城区,集污水收集、输送、统一处理功能于一体的水环境治理网络,实现水资源从单一利用到循环利用的跨越式发展,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共赢。”
    雨污水管网改造让雨水出效益 2007年,呼和浩特春华水务公司开始全面新建和改建城区地下约 250公里排水和雨水管网,面积覆盖乌素图沟子系统、扎达盖河子系统、小黑河体系,工程总投资 1.7亿元,其中日元贷款 1.2亿元人民币。目前,整个工程进展顺利,计划到 2010年完工。雨污水管网覆盖率由现在的 65%提高到 90%。
    该工程的建设,将雨水、污水分流,分别利用 ,雨水可作为资源利用;污水集中处理后一部分达标排放 ,一部分作为中水循环利用。经处理后的污水,可广泛用于农业灌溉、工业、卫生、消防、环境绿化、水面景观和回灌地下水等各个方面。另外,把处理过的污泥用做复合肥、燃料加工,每年可为生产企业节省大笔的原料成本投入。该工程在大大改善了呼和浩特市水环境质量的同时,也呈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供水设施升级与改善民生同步引黄入呼增加城市供水承载力呼和浩特市是北方一个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城市。目前,全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足 40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 1/6、自治区人均占有量的 1/4。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用水量逐年增加,致使地下水常年处于超采状态。目前,呼市地下水位已平均下降 35米左右。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地下水长期超采,现已形成不同程度的下降漏斗,造成最大地下漏斗面积已有 47平方公里,其中心地带水位下降 50多米。
    1998年 8月 28日,总投资 17.77亿元人民币的引黄入呼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由引水工程、净水工程和市区管网工程组成,分两期建设。
    经过建设人员的艰苦奋战,供水能力 20万吨 /日的一期供水工程于 2002年 11月全部竣工,现已局部供水。供水能力 20万吨 /日的二期工程于 2002年年底开始施工,截至 2008年,土建工程已全部完工,管道安装工程已完成 35公里,完成投资 2.37亿元人民币。
    引黄供水工程建设,将从根本上解决呼和浩特地区的用水紧张问题,同时对保护地下水、水环境,实现开源节流、合理开采、综合利用、良性循环,促进自治区和呼市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管网设施跨步建设供水能力翻了三番
    2000年,首府水务逐年加大斥资力度,进行供排水设施建设和管网改造,现已累计投入 20亿元资金,改造建设供水管网达 150公里,目前,全市供水网络覆盖市区二环路内外,面积达 180平方公里。
到 2008年,全市水厂增加到 8座,水源井 116眼,供水管网覆盖全市 9个旗县区,供水能力达到 64.2万立方米 /日,比 10年前翻了 3番。
    智能水表改造一年节水千万吨
    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用水资源,加强用水管理,呼和浩特春华水务公司于 2002年组织实施了智能水表改造工程。此项目总投资 3.42亿元,建设规模为安装更换智能水表 45万套。
    目前已累计安装 11万套,建成售水网 7个。
   (三)环城河治理拉动经济增长释放三重效益
    近年来,呼和浩特水务部门共投资了 15亿元,对环城 60公里,蓄水段延长 13.3公里的环城河进行综合治理,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把首府建成了中国西部唯一有人工河环绕的城市,极大地改善了本地区的自然环境 ,提升了城市整体品位和环境质量及生活质量。
    东河治理治出黄金海岸
    5年前,臭气熏天,蚊蝇四起,一派荒凉的东河, 5年后,却变成绿意盎然、绚丽多姿的景观河,不但成为广大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而且成为了全国各地游客参观游玩的一个主要景点。
    2003年 3月,首府水务斥资 8.9亿元,对北起京包铁路桥以北,南至赛罕区巧报桥段 15.8公里的东河进行综合治理,经 5年建设、治理后的东河成为房地产开发的黄金带,现已形成一条以房地产开发为主,集商业、旅游、餐饮、娱乐、服务等相关行业于一体的完整的产业链,从而有力地拉动首府社会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西河治理增添城市内涵
    2002年 10月,首府水务投资 5.5亿元着手治理被称为首府“龙须沟”的西河,目前,北起京包铁路桥 ,南至西茶坊桥全长 8公里段开始得到治理,部分河道、挡水橡胶坝、泵站、游泳池、蓄水池和自动测报监控设施及河道防渗工程和截污管道工程完工,沿河扩建了新华桥,并将百年建筑———牛桥重新“复制”于河上。
   
    哈拉沁水库治理增添特色旅游景观
    概算投资为 1.45亿元的哈拉沁水库,自工程开工以来 ,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程序 ,经各参建施工单位精心施工 ,目前,该项目已全部完成。届时,你会欣赏到哈拉沁水库建成蓄水后出现的北方城市少有的湖光山色———峡谷出平湖。
    (四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28万人口从中受益
    2008年,呼和浩特市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与水土保持纯增有效灌溉面积 4.14万亩,完成全年任务 4万亩的 103.5%,纯增节水灌溉面积 20.32万亩,完成全年任务 20万亩的 101.6%,新增水土保持治理面积 46.66万亩,完成全年任务 45万亩的 103.67%。
    这一年里,呼市水务部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营造水源保护林,现已建设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七项,共建设各类淤地坝 248座,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 5453.11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的 47.9%,通过治理,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遏制了沙尘的飞扬,使绿色植被逐步覆盖黄土高坡,极大地改善了首府的生态环境,显现出良好的经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另外,还大力加强农村人畜饮水安全与饮水工程管理建设。为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提高农村饮用水质量,已完成水利工程建设 15936处,仅 2008年就实现投资 2850万元,解决了 28万人和 37.5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问题。
    (五 )今年首府水务全面推进计划投资 10个亿
    2009年,呼和浩特水务系统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水务一体化改革进程,本着节能减排、拉动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准则,推进水务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春华水务公司融资平台作用,广泛筹集水务建设资金,计划为农区和城区水务投资 10多亿元人民币,确保各项工程的顺利设施。
    2009年要完善环城河综合治理,重新治理大黑河。要完成“十一五”规划城市污水设施建设任务。加强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完善引黄一、二期工程。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 7万人的安全饮水工程。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