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书联璧:诗词文赋共溯泉城千年文脉
——济南地方文史和文献学者刘书龙再出泉水文献整理新成果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28日讯 近日,由济南地方文史和文献学者刘书龙编著的《历代诗词中的济南泉水》(上下卷)、《历代游记中的济南泉水》和《历代文赋中的济南泉水》三种四册济南泉水文化图书正式由济南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三种四册图书既是《泉城文库·济南泉水文化丛书(第二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刘书龙继去年辑校出版《史志中的济南泉水》(上、下册,济南出版社,2024年7月第1版)一书后再次推出的系列济南泉水文献整理新成果。

诗词、游记与文赋,三种书的内容互为补充
刘书龙此次新编著出版的三种济南泉水文化题材的图书是其近20年来对泉水文献尤其是艺文文献坚持不懈地搜集与整理成果的一次集中呈现,其中既有对泉城济南千年泉韵的文学关照,也有对济南名泉百态的个体欣赏,还有对名泉历史多元文体的文献记述。
其中,《历代诗词中的济南泉水》一书分为上、下两册,共收录了历代1300多位诗人所作的题咏描写济南泉水的诗词作品近2300首。这近2300首济南泉水诗词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济南泉水之美:趵突腾空,珍珠碎玉,黑虎啸天,洪范浮金,扈泉涌碧……千姿百态,千娇百媚,各美其美;春夏秋冬,晨昏朝夕,阴晴雨雪,各不相同。其中也不乏对济南名泉之奇美的赞美之辞,如明人朱长春《暮春崔德平成甫携酒游趵突泉二首》之一首句即云:“历下名泉天下无。”清人赵士通《趵突泉》一诗中也说:“海内名泉推历下。”清人周清原的《趵突泉歌》一诗首联则云:“济南名泉天下奇,七十二派扬清漪。”王心一《趵突泉》诗的首联亦云:“历下名泉七十二,伟哉造物钟奇异。”

《历代游记中的济南泉水》一书则分为上、下两编,其中上编共辑收了由明清至现当代40位作者写济南名泉的游记45篇。这些记游性文字兼具文学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细细读之,可以感受到同一处济南名泉、同一泓济南泉水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游客眼中所呈现出的千差万别的姿态和神韵,体验到某种审美愉悦感。

《历代文赋中的济南泉水》一书共收录了从北魏至1949年间关于济南泉水(包括与济南泉水密切相关的建筑、画作、图书等)的除游记以外的各体文章,包括赋、记(含碑记)、序/叙言/引(小引)、跋/后序、募疏/募引/募序、铭、说、考/辨、释言、连珠、诗话,以及文摘/书摘(附录:小说摘抄)等,共计155篇(则)。这些文章的写作时间上起北魏郦道元,下迄民国诸家,应该是目前同类图书中收文最系统、最全面的一种。该书中所收录的文章按文体分类排列,共分为九大类,其中赋体最见才情,如蒲松龄、李兴祖、高瑾写趵突泉的三赋“鼎立”;记体数量最夥,文献史料价值最大,如周有德的《重修趵突泉记》存明代趵突泉修缮史料,王钟霖的《第一泉记》辨名泉次第,何家琪的《趵突泉斜柳记》写老柳阅世之态,各具史笔;而陈玉璂的《趵突泉记》独辟蹊径,由泉之“困而亨”引申出处世哲学,则见理趣。

首次披露的济南篇目众多,颇具独特的文献史料价值。
和此前已经出版过的同类济南泉水题材的图书相比,这三种书中所辑录的诗词、文赋中都有不少独家新增的篇目,其中《历代诗词中的济南泉水》一书中的题咏描写趵突泉的诗词中就有一二百首诗词是首次被搜辑于当代图书中的。

明人武图功《忆趵突泉》诗书影
另外,2020年5月,济南出版社曾出版了由刘书龙和周长风先生合作编著的《赵孟頫〈趵突泉〉历代次韵诗辑注》一书,该书中共辑录了129位明清诗人所作的次元代赵孟頫七律《趵突泉》韵而作的古诗158首;而《历代诗词中的济南泉水》一书第一部分中所收录的此类诗作的数量已多至166位诗人所作的诗约200首。

清人黎士弘《历下看趵突泉,次赵孟頫先生韵》诗书影
《历代游记中的济南泉水》一书上编中收录的写济南泉水的游记中大约有20篇也是首次被整理并全文披露的,如吴伯与、陈士杰的两篇《趵突泉记》,西夷的《游趵突泉》,林宰平《黑虎泉纪游》,国樵的《记历城金线泉》,林丁的《金线泉》,牛的《济南名胜之一:天镜泉风景线》,以及钱海岳的《游趵突泉记》《游黑虎泉记》《游珍珠泉记》《游金线泉记》《游玉乳泉记》等,此前都不见载于当代出版印行的济南文史书籍(包括刘书龙自己编著出版的《民国济南风情》《济南历代游记选萃》和《古城名泉系列丛书:名泉文萃》等书);至于下编中收录的内容,更有40多种是首次被整理并被收录在当代出版的图书中的。

钱海岳《游玉乳泉记》书影
《历代文赋中的济南泉水》一书中所辑收的与泉水密切相关的文献也有不少是1950年以来首次被整理并收录于正式出版的图书中的,如董复亨的《重修龙泉寺记》、苏行礼的《七十二泉考》、刘大绅的《潭西草堂赋》、陈代卿的《净明泉记》、朱曾传的《齐州二堂记》、张昭潜的《金泉精舍记》《再到金泉,谒丁公祠文》、张曜的《悠然亭记》、单朋锡的《山东尚志书院新筑悠然亭记》、张希杰的《孝感巷七圣祠碑记》和《募重修马跑泉观音庵引》、尹廷兰的《潭西精舍后记》、武亿的《潭西精舍送未谷入都序》、叶承宗的《修五龙潭募缘疏》、周乐的《疏趵突泉小引》、唐梦赉的《济南黑虎泉吕仙祠募序》、王士俊的《趵突泉系济水辨》、叶廷琯《吴秋鹤〈潭友图〉诗》、濮文暹的《说金线泉》,退叟的《济南:趵突泉──吕祖祠》、拙翁的《记济南趵突泉》、诒的《珍珠泉》、素材的《济南的珍珠泉,清代锦鳞可宝》、佚名的《济南名泉》、戴世铨的《济南二泉》、陶越的《趵突泉记》、老藤《山光湖影》(节选。依次写金线珍珠、黑虎三泉)、窥天的《济南三名胜: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节选)、顾文宙的《大明湖和趵突泉》(节选)等。

诒《珍珠泉》原文

拙翁《记济南趵突泉》原文
《历代游记中的济南泉水》一书中收录的某些游记中还记载了作者在某个特定时间节点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关于济南泉水的一些状况,而这些细节性的记载在史志文献中恰恰是没有的,比如:钱海岳所作《游玉乳泉记》和戴蕴璋所作《济南旅行记》中对玉乳泉的描写,牛所作《济南名胜之一:天镜泉风景线》中对天镜泉的描写,以及陈士杰所作《趵突泉记》一文中所记的他为趵突泉、吕祖祠所撰各联:“未了尘缘犹是梦,能空色相便为仙”“捧檄远来,如梦几时得醒;凭栏一笑,此心与水同清”“一水莹然,照人须眉毕见;几生修到,并我仙佛同称”;孙麟昌所作《志济南珍珠泉》一文中所载珠泉精舍正厅门口之楹联:“对一碧渊泉,便欲澄清及民物;看百丈乔木,须知盘错待冰霜”“珠掬坡心,明能照国;泉流石上,清于在山”;刘庸伯所作《北游鸿雪记(十五):济南之佳山水》一文中所载的趵突泉四面亭联:“笙有鹤音,剑多龙气;泉如鲸吐,亭作虹垂。”这些记载此前似乎都不见载于当代出版的图书及其文献,是可以补史志文献记载之缺失的,这也是该书的另一重要价值。

牛《天镜泉风景线》原文
《历代文赋中的济南泉水》一书中所收录的与济南泉水密切相关的一些序引、题跋也极具文献史料价值,如据任弘远的《缵修〈趵突泉志〉叙言》和任梦菊的《〈趵突泉志〉跋》,可知该志的纂修始末;据翁方纲的《跋王秋史〈二十四泉草堂图〉》和《跋〈二十四泉草堂图〉》,可考证3个版本的《二十四泉草堂图》的画者及流传情况。此书出版后可为济南泉水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不少文献便利。
考证鄄别严谨,力避误收滥收
在编纂过程中对一些泉水诗文写的是否是济南的泉水进行了认真地查考甄别,尽可能地杜绝了将写外地的泉水的作品当成写济南泉水的作品收录的错误。
此种误收在以前的文献中并不罕见,比如:清《灵岩志》卷之三《艺文志一·唐诗》、道光《济南府志》卷七十《艺文志六·长清》、《长清县志》卷之末(下)《灵岩志略·诗·唐诗》、《泰山志》卷八《支山志》、《岱览》卷第二十六《附览五·灵岩(下)》部分皆收录有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题灵岩寺泉池二首》,当代的人们也一直将其当作写灵岩寺泉池的诗作收录于书中,可实际上呢,这两首诗在宋刻本《李太白集》卷十八、宋李昉辑《文苑英华》(明刻本)卷一百六十五及宋杨齐贤撰、元萧士赟补注《分类补注李太白诗文》(《四部丛刊》景明郭云鹏刻本)卷二十及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扬州诗局本)卷一百七十九等中皆题作《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而且仔细阅读一下李白的这两首诗,也不难发现:除了第二首一开始“客来花雨际,秋色落金池”中出现了一个“池”字外,两首诗全诗也并未写到什么所谓的“泉”,更不用说长清灵岩寺的泉了。因此,此诗题之所以在《灵岩志》中成了《题灵岩寺泉池二首》,应该是清康熙年间马大相在编纂《灵岩志》时为了使其更像是写长清灵岩寺的诗而故意改的,是为了附会而改。此后,清道光《济南府志》、《长清县志》、《泰山志》和《岱览》等书中皆因循沿袭其错,未进行辨析改正。
再比如:清乾隆《历城县志》卷九中所收金人赵秉文作的《舜井》诗也是误收之作——该诗所写的舜井是位于山西蒲州历山南的舜井,而非济南的舜井。其判定根据是:该诗见于金人赵秉文《釜水集》四部丛刊景明钞本和《闲闲老人滏水文集》卷第四、清光绪五至十八年定州王氏謙德堂刻畿輔丛书印本《滏水文集》卷四,亦见于清人郭元釪编、清康熙五十年刻本和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全金诗》卷十一,为赵秉文组诗《河中八咏》中的第一首(其余7首依次是《夷齐墓》《鹳鹊楼》《消遥楼》《汾阳王像》《吴生画》《杨维之维摩像》《先公碑》)。也就是说,该诗所写的舜井是金代河中府的舜井无疑。
再比如:清永恩的《水帘泉》一诗(见《诚正堂稿》卷六)所写的应该是位于泰山中路水帘洞北的水帘泉,而非济南市柳埠街道办事处突泉村西南锦阳川河畔崖下的水帘泉。写珍珠泉的诗被误收的情况更常见——从古至今、全国各地的珍珠泉有数百,稍不审慎,就容易把写外地珍珠泉的诗当成写济南珍珠泉的,比如明人欧大任的《珍珠泉》和清人边中宝的《珍珠泉》诗皆是如此,而清人金奇玉的《珍珠泉》一诗所写的应该是其老家青州之珍珠泉,金志章的《珍珠泉》诗则是写的塞外延庆之珍珠泉,皆非济南之珍珠泉。故以上各诗虽然都是专门咏泉之作,但在《历代诗词中的济南泉水》一书中皆被舍去未收。
另外,根据诗意和有关济南泉水文化专家的意见,晏璧《七十二泉诗》 中的《芙蓉泉》一诗所写之泉应该是位于华山(华不注)之下的华泉,而其《鱼池泉》一诗所写之泉应该是位于芙蓉街的芙蓉泉,《明水泉》一诗所写之泉应该是章丘之百脉泉(珍珠泉),故《历代诗词中的济南》一书中将这三首诗分在了“华泉”“芙蓉泉”“百脉泉”三目下。而明代女诗人方孟式比照晏璧《鱼池泉》一诗而写的同名诗作也同置于“芙蓉泉”一目下,其比照晏璧《芙蓉泉》一诗所作的同题诗作,则同晏璧的《芙蓉泉》一起置于“华泉”条目下。



另外,这三种书收录相关泉水诗文的标准相对严格,没有采用一些同类题材的书中那种“沾边就算”(只要诗句、文句中出现了“泉”字就算)的标准,这也就使得三种书中所收发的“济南泉水诗文”更加名副其实,“纯度”相对更高。
二十载坚持不懈搜辑,近一年精益求精编著
三种书的编著者刘书龙自2006年开始关注并涉足济南文史研究领域以来,出于兴趣和爱好,一直在坚持不懈地搜辑、整理各种济南地方文献,包括历代写济南的诗词文赋。
近20年来,他先后点校整理过清康熙《济南府志》和道光《济南府志》卷六十至卷七十二,明代的《历乘》和崇祯《历城县志》,清顺治、嘉庆、光绪《平阴县志》和道光《平阴县志续刻》、光绪《平阴县乡土志》、民国《重修平阴县志》,康熙和民国《长清县志》,以及《清·民国济南游记笔记八种》《绣水诗钞》等旧志及地方文献约30种,编著出版了《名家笔下的老济南》《民国济南风情》《济南历代游记选萃》《古城名泉系列丛书:名泉文萃》《赵孟頫〈趵突泉〉历代次韵诗辑注》《济南名山诗总汇》《济南明湖诗总汇》《历代济南竹枝词辑校》《历下文化通览:诗钞》《历下文化通览:游记》等相关济南文史图书20多种。

此次新出版的三种书中所收录的写济南泉水的诗文作品是其近20年来所辑录、积累的济南泉水文献的一次较为集中地呈现。据他介绍,为了辑录历代写济南的各种文献尤其是艺文文献,他先后翻检了《四库全书》系列影印丛书(包括《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四库禁毁书丛刊》《四库未收书辑刊》等) 、《明人别集丛刊》(6辑600册)、《明代诗文集珍本丛刊》、《明人别集稿钞本丛刊》(100册)、《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明代善本别集丛刊》、《日本所藏稀见明人别集汇刊》、《日本内阁文库藏稀见明人别集汇刊》、《清代诗文集汇编》(800 册)、《清代诗文集珍本丛刊》(600 册)、《清代稿钞本》(8编400册)、《山东文献集成》(4辑200册),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清人别要丛刊》《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天津图书馆藏清人别集善本丛刊》《南开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清人别集丛刊》等大型古籍影印丛书;检索了中华古籍资源库、中国基本古籍数据库、中华经典古籍库、中国方志数据库、中国谱牒数据库、中华再造善本数据库、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全球汉籍影像系统、书同文古籍数据库、鼎秀古籍全文检索平台、识典古籍、瀚堂典藏古籍库、静嘉堂文库典藏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瀚堂近代报刊数据库、天津图书馆历史文献数字资源库、《齐鲁文库》数据库等古籍数据库或检索平台;并托请在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上学或工作的朋友们帮忙代为查检一些文献。
泉水是济南的灵魂,泉水文化需进一步挖掘
在三本书的前言中,刘书龙曾这样写道:
济南是一座因泉水而生,又因泉水而名闻天下的城市。
泉水孕育了济南这座城市,造就了其“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和“潇洒似江南”的独特风貌,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无限生机、灵气和活力。故宋代著名文学家曾巩说:“齐多甘泉,冠于天下。”元代著名地理学家于钦说:“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老舍先生在其《趵突泉的欣赏》一文中更是说:“设若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了一半的美。”是为至论。可以这么说:泉水及与其相伴而生的泉水文化自古以来就是济南这座城市的血脉和灵魂,是这座城市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常说泉水是济南的灵魂,而历代文人写下的数以千计的济南泉水诗词文赋则可以说是济南的文脉风骨。名泉文化和名士文化是济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历代数以千计的题咏描写泉水诗词文赋则是济南名泉文化和名士文化最完美的结合。
“不弃微末,久久为功”“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刘书龙深知,济南的泉水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济南泉水文化的挖掘与宣扬、济南泉水文献的辑录整理这一领域,还有许多应该做、值得做的工作,倘若条件允许,他会和广大关心、热爱济南泉水文化的同道们一起继续努力,为济南的泉水文化作出力所能及的一份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