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低山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境内多为高山沟谷地貌,碳酸盐岩层占比较大,岩溶发育,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工程性缺水严重。而地处大山深处的湾坪村,因没有稳定水源,村民屋后的小水窖担负着日常生活饮用水,遇上枯水季节,村民只能想法“一水多用”。这也是贵州许多农村的缺水日常。

紫云自治县白石岩乡湾坪村村民在接自来水
为全力推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省水利厅强化制度设计,推动出台或制定《贵州省农村供水条例》《贵州省“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贵州省水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系列法规、规划和方案,为做好农村供水保障工作提供政策依据和科学指导。
2022年,紫云自治县开始进行城市供水管网延伸和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对白石岩乡供水工程和宗地镇供水工程进行建设,将专供城区饮用水的三岔河水厂富余的水通过管网调往两个乡镇。2024年5月,总长380多公里的管网将三岔河水厂和白石岩乡、宗地镇连通起来,替代了两个乡镇5398口小水窖,村民们结束靠天吃水的历史。通过新建和改造农村供水项目,2022年以来,该县8.02万名农村群众用上好水。
“十四五”以来,贵州开工349个农村规模化供水项目,改造807处小型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农村供水工程2.82万处。一口口“水缸”的修建、一根根管网的延伸铺展,汩汩清泉正被源源不断输送进村村寨寨。

威宁自治县管水队伍在维修供水设备
项目建设不断完善,供水管护机制也在不断创新。为让农村供水得到长期有效管护,村民们能长久用上好水,省水利厅加快推进农村供水县域统管,指导各地按照“政府监管、企业化运营、专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总体思路,建立或引进专业化供水企业,推进农村供水县域统管,推动实现农村供水专业化管护全覆盖。
更换堵板、拧紧阀口,30多分钟,龙里县供排水总公司管水员梁红文就和同事成功处置好该县龙水路的水管漏水。抢修完毕,梁红文立即将抢修耗时和结果拍照上传,形成报警、接单、抢修完成的闭合管理。
2011年,龙里县开始探索公司化管理供排水工作,经过10多年摸索,2022年,聚焦农村饮水工程管理短板,该县公司化管理改革成型,坚持建设、管理均由一家公司负责的理念,龙里县供排水总公司实现县域统管。同时,公司还采取“供排水分公司+村级管水员”管理模式,明确32处分散式供水工程管护主体,落实81名农村饮水安全管水员,逐步实现城乡供水服务均等化。
当前,贵州以推进县域统管为核心,指导各地科学制定管理模式、确定实施主体,细化管理措施,推动高效的农村管水模式在全省稳步施行,已有57个县区基本实现农村供水县域统管,覆盖农村人口达2085.18万。“十四五”末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预计达95%,较2020年底提高4.8个百分点;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例超50%,较2020年底翻一番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