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全国节水办主任答封面新闻:我国再生水利用量达212亿立方米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11-18  来源:封面新闻  浏览次数:13

11月17日,水利部举行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主任蒋牧宸在回答封面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再生水利用量达到212亿立方米,相当于在常规水源的基础上,新增了1.3个三峡水库的兴利库容。

 

  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主任蒋牧宸。图片来源:水利部

  “节水产业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蒋牧宸表示,生活用水占全社会用水总量的16%左右,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城镇化率的提高,2012年至2024年,我国生活用水量由740亿立方米增加至927亿立方米。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做好城镇生活领域节水产业发展工作,加大节水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研发推广生活节水器具,为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有力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可以概括为“一增、一减、一提升”。

  首先是“一增”,即污废水再生利用增加了水资源供给。把再生水等非常规水利用设施建设、装备制造、运营服务作为发展节水产业的重点领域和突破方向,以产业和技术进步促进非常规水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截至2024年底,我国再生水利用量达到212亿立方米,相当于在常规水源的基础上,新增了1.3个三峡水库的兴利库容。再生水广泛用于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工业生产和城乡市政绿化,已经成为许多城市稳定可靠的战略性第二水源。预计到2030年,我国再生水利用量将超过250亿立方米,进一步提升城乡用水需求的保障能力。

  其次是“一降”,即供水管网漏损控制降低了水资源消耗。2020年,我国生活用水量863亿立方米,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为13.4%,约有116亿立方米自来水渗漏(不包括公共管网覆盖的工业和市政用水),相当于北京市3年的用水总量。近年来,随着DMA分区计量、卫星探漏、压力检测、漏损预警、漏损修复等供水管网漏损监测及修复技术的应用和数字孪生智慧水务管理平台的建设,2024年我国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已降至9%以下,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第三是“一升”,即节水型器具普及提升了生活品质和用水效率。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水效标识和节水认证工作,水效标识已覆盖6大类生活产品。随着节水产品的规范化监管,已有199类、3000多个型号用水产品进行了节水认证。智能坐便器、智能水表等节水器具逐步普及,不仅给老百姓带来了良好的生活体验,同时也提高了用水效率。有关研究显示,一个三口之家,如果全部更换2级水效以上的节水马桶、花洒和洗衣机等,每年可节约自来水70立方米左右。随着我国节水产业加快发展,后续还会源源不断地给城乡居民带来更多更实惠的红利。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