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消息,截至10月31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完成2024—2025年度调水任务,累计向北方调水64.73亿立方米,工程惠及沿线27座大中城市,受益人口近1.18亿人,为沿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支撑和水安全保障。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河南省淅川县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抗稳护水治污责任,健全执法监管机制,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有力保证了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
淅川县成立高规格“守好一库碧水”指挥部与水质保护中心,将治理范围拓展至全部汇水区,统筹水域岸线、水利工程与水质保护。通过构建“六联”责任体系,压实党委主体责任与河湖长责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大环保格局。同步建立“一河一策一图”应急机制,编制11条河流应急预案,设置4个应急仓库并常备千人队伍,推动应急处置制度化、常态化。
整合资金超30亿元,系统实施水土流失治理、造林绿化与湿地修复工程,累计治理水土流失335.15平方公里、石漠化38.2万亩,新造林合格面积连续16年位居全省前列,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1.7%。先后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丹江湿地保护修复案例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丹江口水库获评2023年度“河南省美丽幸福河湖”第一名。
此外,淅川县建成污水处理厂16座、生活垃圾填埋场12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175处,基本实现城乡污水垃圾处理全覆盖。建成水质与空气自动监测站33座,实现环境质量全时段监控。创新“互联网+护水”机制,整合“四网络两平台”,在库区及河流沿线安装500多个监控探头,全面构建智慧化监管体系。(许润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