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浏阳船仓村:汩汩清泉映出湖南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答卷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10-28  来源:潇湘晨报  浏览次数:17
        “水龙头一拧,清亮的水就哗哗流,现在做饭、洗衣、浇菜再也不用为水犯愁了!”浏阳市高坪镇船仓村村民的真切感叹,正是湖南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据悉,浏阳市水利局对标《湖南省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规划》,聚焦农村小型供水工程提质改造,以“3+1”标准化建设与管护模式转化惠民实效,让清泉源源不断流进农家院落。10月27日,记者走进浏阳,近距离探寻湖南水利人在此书写的民生答卷。

精准施策:锚定政策破山区供水难题

“偏远山区需因地制宜推进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改造”,浏阳市水利局紧扣这一要求,将船仓村作为政策落地“实践窗口”,靶向破解山区供水痛点。

此前,该村596户村民中仅150余户通自来水,其余依赖水质不稳的井水。水利局摒弃“一刀切”,遵循省级规划“分区分类施策”原则,制定“水源提质+工艺升级+管网延伸”改造方案:在水源端,新建浮船取水泵站,从牛头岭水库获取稳定水源,彻底解决季节性缺水;在工艺端,引进600吨/日一体化超滤膜设备,配套100吨清水池,制水能力提升6倍;在管网端,新铺及改造管道1.8公里,实现全村覆盖。工程320万元资金,统筹中央移民后扶资金与村组自筹,精准落实省级“两手发力筹措资金”要求。

“我们始终以省级规划为遵循,把群众需求作为出发点。”浏阳市水利局负责人表示,工程提质后,全村全年供水水质达标率从72%跃升至100%,精准契合 “设施好、水质优” 的省级标准。

△船仓村党总支部书记巫绍和介绍一体化超滤智慧水厂情况。图/记者彭皓泽

精细管护:创新机制守供水安全底线

以船仓村为试点,浏阳市水利局构建“技术监测+分级管护+群众参与”管理体系,确保供水工程长效运行。

在技术监测上,建立“日检+周测+季审+抽检”四级体系:管护员每日用统一设备检测浑浊度、Ph值、余氯、臭和味4项核心指标;依托规模水厂每周对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出厂水开展专业检测,发现问题即时指导整改;联合疾控中心每季度进行 32 项全指标检测;卫健部门不定期抽检,为水质加上“双保险”。

在分级管护上,创新推行“片组邻”三长制:将全村划分为3个片区、7个小组,设40名邻长,形成“邻长发现、组长协调、片长督办”的快速响应机制;同时组建专业维修队伍,备足工具备件,故障报修后可快速上门修复,解决以往维修不及时问题。今年以来,已高效处置用水问题17起,保障供水连续稳定。

“电脑上能实时看水位、水压,邻长随叫随到,这管护比城里还贴心。”工程管理人员指着监测屏幕说,该模式既落实省级“专业化管护”要求,又激活群众自治力量,实现管理成本与服务效能的最优平衡。

△船仓村的一体化超滤智慧水厂。图/记者彭皓泽

精品服务: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品质跃升

湖南省农村供水工作部署明确提出,推动农村供水从安全向优质升级,提升群众获得感。浏阳市水利局以船仓村工程为载体,将政策温暖融入每处服务细节。

针对老年村民缴费不便,管护员提供上门抄表、代缴费用服务;在村头公示栏定期张贴水质检测报告,用通俗语言解读指标,消除村民顾虑。工程改造后,不仅解决450余户新增用户用水问题,更让水压、水量实现质的提升,村民家中洗衣机、热水器等家电得以正常运转。稳定供水还为乡村产业赋能,村里小型农产品加工坊、乡村民宿纷纷扩规,形成“供水兴则产业兴”的良性循环。

数据显示,浏阳市已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109处,其中79处小型工程解决近10万山区群众用水问题,正逐步迈向“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同监管”的省级目标。从船仓村的汩汩清泉到全市的供水网络,浏阳市水利局以政策为引领,用实干践行使命,让每一滴清水都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活动能,书写下新时代民生保障的合格答卷。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