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海东市水务局推进全市民族地区农村人饮提质增效工作综述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10-24  来源:青海省水利厅  浏览次数:16
 一、基本工作进展情况

近年来,海东市不断推动水利系统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向纵深发展,在保障农村供水普惠的前提下,全面强化少数民族地区和宗教场所供水保障,让各民族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进一步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农村供水保障基本情况

全市95个乡镇1587个行政村涉及31.34万户125.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65.47万人,占比52%)农村供水人口,共建成1203处农村供水工程(集中式供水工程505处、分散式供水工程698处),输水干支管总长6555公里,配水管总长1.2万公里,蓄水池2454座,各类管道建筑物1.8万座,农村净水厂32座,受益人口64万人。安装智能水表8.82万块,安装率28%,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9.81%,自来水普及率达99.59%,供水保证率达95.4%,规模化供水率达57.4%。

(二)“十四五”以来工作开展情况

“十四五”以来,全市水利部门高度重视农村供水保障工作,着力夯基础、补短板、强监管、优服务,以“绣花”功夫全力补齐农村人饮短板,持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组织编制了《海东市“十四五”农村牧区供水保障规划》,每年制定印发《海东市水利乡村振兴工作要点》等文件,进一步完善农村牧区供水管理制度。

落实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等5.93亿元,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101项,受益人口116.25万人;落实维修养护资金5133万元,实施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项目22项,受益人口79万人;落实小型引调水工程资金1亿元,实施引调水工程2项,受益人口1.8万人;落实增发国债等资金2.36亿元,实施灾后重建人饮提升改造项目12项,受益人口16.85万人。

(三)2025年工作开展情况

1.加快项目建设,提升保障能力。年内实施各类农村供水保障项目总计31项,落实资金2.77亿元;计划受益人口31.92万人,维修养护工程19处,安装净化设备13处、消毒设施106处;目前已开复工30项,累计完成投资1.52亿元。

2.深化排查整改,化解群众诉求。按月组织开展8次排查监测,市县两级联合督导检查供水保障4次,建立市级农村人饮暗访工作机制,累计入村40余个,入户170余户,发现并督促整改断水、水质浑浊等问题14项。同时严格执行首访负责、7天办结、5天回访机制,受理并办结人饮信访事项19项。自全省农村供水保障排查整治工作启动后,市、县(区)水利部门累计召开专题推进会18次,制定专项排查整治方案,实行领导班子成员联点包片责任制,并组建6个专项督导组强化全过程监督与指导。截至目前,累计排查集中式供水工程505处,行政村排查实现全覆盖,省、市、县共发现问题35项,共计投入资金926万元,投入机械68组、人员275人次,派出应急送水车75辆次。

3.健全管护机制,保障运行安全。平安区、民和县、互助县、化隆回族自治县等已实现农村供水县域统管;乐都区、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等经县(区)政府批准已分别成立供水公司,正积极建立完善管护运营体制机制,有序推进农村供水公司化统管。按规定开展水质巡检工作,上半年全市累计水质取样1005次,集中式供水工程检测实现全覆盖,水质达标率达100%。

(四)民族地区和宗教场所供水保障情况

全市水利部门不断强化清真寺、藏传佛教寺院等民族宗教场所供水保障。2006年以来,投入1100余万元,实施660个民宗场所供水工程,累计巩固提升660个寺院、3128名宗教人员及流动群众的饮水安全。2025年进一步加快补齐农村供水保障工程设施短板,并结合人饮工程实际建设及运行情况,持续强化项目资源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今年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支持的农村供水“补短板”项目覆盖89个乡镇,其中54个乡镇属少数民族聚居区,惠及少数民族群众8.18万人。

二、典型案例

(一)互助县

自全县农村牧区供水保障问题排查整治专题工作开展以来,互助县水利局精心组织、迅速行动,通过全面摸底排查问题、精准施策推进整改,全力推动农村饮水保障专项整治工作走深走实。

全面摸底探实情。县政府统筹部署,水利局牵头,各乡镇全力配合,明确“不漏一村、不漏一户、不漏一处水源”目标,对全县集中供水工程及分散供水户开展全方位排查,建立问题清单,共发现问题4个。

精准整改破难题。针对季节性停水等问题,迅速与宏禹农村供水公司对接开展应急送水,累计送水10车次175吨;针对极端天气导致管道故障、入户管道老化等问题,投入机械27台班、人员60人次、车辆20车次、管道1000米,共投入资金13万元,全力维修保障供水。

长效管护固成效。将排查融入日常,通过村社公告、入户走访、微信群等方式宣传供水保障政策及节水护水知识,引导群众参与供水设施保护;同时畅通问题反馈渠道,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形成上下联动的整治合力。

(二)化隆回族自治县

全面细致排查,摸清问题底数,按照人饮“三包”制度,对全县17个乡镇362个行政村开展全面排查,坚持“不落一村、不落一社、不漏一户、不留死角”原则,对全县农村人饮工程、灌渠、防洪水利设施的灾害损失进行评估研判,水利技术支撑、乡镇核准数据、逐项双向对接、共同定损,初步核灾定损3103.29万元。截至目前,先后投入大型机械18台,对99处水毁工程进行抢修,对淤积严重的河道及时疏浚清淤。

(三)平安区

8月12日市、县两级联合排查发现平安街道东庄村水质浑浊,立行立改,截至2025年8月25日再次排查时水质已恢复正常;平安街道瑶房村因支管破损维修导致断水4小时,当日完成修复,供水恢复正常。8月14日排查发现三合镇三合村、新庄村、西村、东村、骆驼堡村、冰岭山村等村因主管道漏水存在水量水压不足问题,涉及1066户3198人,当日更换闸阀后实现供水正常。

(四)民和县

实行“党组成员联点包片”责任捆绑,实现压力传导,确保排查整治责任直达基层末梢,提升效率,减少层级汇报,现场协调快速响应。入户排查全县所有乡镇、行政村、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乡镇水厂、村级供水点)、分散式供水工程(水窖、手压井、山泉水引水口);水源地(水库、河流、地下水井);排查内容涵盖水源保障、供水设施、水质安全、运行管护、应急能力、群众满意度。典型案例:入户排查官亭镇赵木川村超柴社用水困难18户,铺设管道一千米,新建蓄水池1座,出动挖机2台、工作人员10人次,投入资金15万元。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为进一步强化供水保障、提升管理效能和优化服务水平,确保群众饮水安全稳定,持续强化民族地区供水保障,推动各民族群众在饮水安全中增强归属感与凝聚力。海东市水务局将从以下方面发力:

全力推进工程建设。加快31项年度农村供水保障项目建设,保障资金执行率和项目实效,持续巩固工程基础,提升规模化供水和城乡一体化水平。

加快县域统管进程。紧盯乐都、循化等地移交进展,加强督导,确保年底统管率达到100%;完善规范化管理体系,推广智能水表安装,实行“计量收费+智能管理”,多渠道落实管护经费,推动“以水养水”。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