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部署,沅陵县水利局以钉钉子精神破解农村饮水难、水质差、收费乱、管护弱等“老大难”问题,用精准排查、硬核整治、建章立制的实际行动,让全县农村群众喝上了“放心水”“舒心水”,交出了一份温暖民心的民生答卷。
周密部署:下好集中整治“先手棋”
“农村饮水安全是底线民生,容不得半点马虎!”在沅陵县农村饮水保障集中整治“突击战”工作会上,该县领导的话掷地有声。为确保整治工作不走过场、取得实效,县水利局从方案制定、工作调度、全面排查三个维度发力,为集中整治筑牢“根基”。
方案制定上,该县水利局精准对接上级要求、紧密结合县域实际,先后出台“两套方案、两套机制”:2025年5月23日,《沅陵县2025年农村饮水保障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沅陵县2025年农村饮水保障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专班及工作机制》印发,明确整治“时间表”;8月11日,《沅陵县农村饮水保障突出问题集中整治“突击战”工作方案》《沅陵县农村饮水保障突出问题集中整治“突击战”专班工作机制》跟进,亮出攻坚“作战图”。从目标任务到责任分工,从工作步骤到保障措施,每一项内容都细化到岗、落实到人,为整治工作提供了“指南针”。
工作调度中,“上下联动、层层加压”成为常态。该县工作专班3次召集各乡镇召开推进会,把上级精神“传达到末梢”,把工作难点“解决在现场”;该县水利局7次召开党组会专题研究,小到一根水管的维修,大到一个水厂的建设,都逐一讨论、逐项敲定。“每次推进会都有‘问题清单’,每次党组会都有‘进度台账’,谁都不敢掉以轻心。”该县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曾兴旺感慨道。
全面排查环节,“拉网式排查+精准化复核”的模式尽显“较真”作风。乡镇干部化身“巡水员”,顶着烈日、踏着泥泞,对辖区内每一处集中供水工程、每一个分散供水点进行“地毯式” 检查:水源地是否有污染、管网是否有漏水、收费标准是否公示、管护记录是否完整,每一项都详细登记;县水利局组建的6个复核小组更像“啄木鸟”,由班子成员带队,全体干部职工联乡(镇),深入全县21个乡镇、369个行政村,对乡镇排查出的问题逐一复核。“我们不仅要查问题,还要问群众感受。”复核组工作人员说,他们走访了2000余户村民,收集意见建议300余条,还对2022年以来的150余件舆情、信访问题逐一“回头看”,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回音”。
精准攻坚:交出民生改善“硬核答卷”
“以前喝水靠‘天’,现在喝水靠‘管’,这变化太大了!”谈起饮水条件的改善,沅陵镇岩罗村村民王二英打开了话匣子。经过数月攻坚,沅陵县在农村饮水保障领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每一项成果都饱含民生温度。
——破解“饮水难”,让群众“有水喝”。针对季节性缺水这一“顽疾”,县水利局精准施策:在沅陵镇、二酉乡等17处缺水区域,打深水井24口,最深的井达200米,抽出的水清澈甘甜;新建拦水坝9座,敷设管道15公里,把山泉水引入村民家。8月以来,6个复核组又排查出74处季节性缺水点,目前已制定“一点一策”整改方案,预计10月底前全部完工。
——推进“工程建”,让群众“长受益”。走进盘古乡盘古水厂,扩容后的厂房宽敞明亮,新铺设的管网延伸至周边村落。这只是沅陵县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的一个缩影:投入7504万元“三化”和移民后扶资金,实施盘古水厂扩容、明溪口水厂管网延伸等项目;争取中远航运集团200万元捐赠,建成七甲坪镇洞溪集镇管网延伸;利用农发行5500万元贷款,建设陈家滩水厂、麻溪铺镇文家坪管网联通工程……这些项目建成后,新增供水能力2万吨/日,受益群众达15万人。
——实现“县域管”,让群众“安心喝”。沅陵县力推“县域统管”模式,在当地政府配合下,成功回收麻溪铺集镇、二酉集镇、五强溪集镇等6处集中供水工程经营权,移交县村镇供水公司统一运营。公司配备专业管护人员50余名,建立24小时维修热线,接到报修电话后,1小时内到场处置。
——强化“管护强”,让群众“长久喝”。县水利局制定了《沅陵县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等4项规章制度,组织开展管护人员培训6期,培训68名管护员、惠及1000余人次,还为每个水厂配备了维修工具包,让管护工作“有章可循、有人会干”。
经验启示:提炼集中整治“沅陵经验”
“这次集中整治能取得成效,关键在于‘四个到位’。”该县水利局负责人总结道。在整治过程中,沅陵县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农村饮水保障工作提供了“沅陵方案”。
组织领导到位,形成“上下一心”的合力。成立以分管副县长为召集人,水利、财政、生态环境等多个部门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各乡镇也成立相应机构,形成“县级统筹、乡镇落实、村社协同”的工作格局。“遇到难题时,各部门会主动配合,比如水源地保护,生态环境部门会牵头排查污染隐患,乡镇会负责宣传引导,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专班工作人员说。
问题导向到位,拿出“精准施策”的举措。建立“问题台账—整改方案—销号管理”的闭环机制,对排查出的237个问题,逐一明确整改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实行“挂账督办、办结销号”。针对10个重点难点问题,还由县领导挂牌督办,确保问题“不悬空、不遗漏”。
资金保障到位,夯实“攻坚作战”的基础。通过“向上争、财政投、社会捐、银行贷”等方式,共筹集资金1.28 亿元,其中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资金732万元,全部用于水源建设、管网改造、设备购置等。
监督问责到位,拧紧“责任落实”的发条。成立由县纪委监委、县委督查室、县水利局组成的监督检查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监督检查8次,发现问题20余个,通报批评3个工作推进缓慢的乡镇,约谈责任人10名。“监督检查不是‘走过场’,而是要推动工作落实,确保整治成效经得起检验。”监督检查组工作人员表示。
这些经验背后,更有四点深刻体会:领导重视是“定盘星”,县委、县政府把农村饮水保障工作列为“民生实事”之首,定期调度、靠前指挥;群众参与是“源动力”,通过发放宣传册、召开院坝会等形式,发动群众参与问题排查、整改监督,形成“全民治水”的氛围;资金投入是“压舱石”,只有足额的资金,才能确保工程建设、维修养护等工作顺利推进;建章立制是“长效药”,完善的制度能让农村饮水保障工作从“运动式整治”转向 “常态化管理”。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沅陵县农村饮水保障集中整治工作,既是一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攻坚战,更是一场守护群众幸福生活的持久战。下一步,沅陵县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深化集中整治成果,不断完善农村供水体系,让清澈的自来水滋润更多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水动力”。(凌长启、瞿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