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辉煌‘十四五’‘赣’出新精彩”系列新闻发布会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成效新闻发布会在南昌举行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8-28  浏览次数:6
 


新闻发布会现场(文颖 摄)

8月27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水利厅联合召开“辉煌‘十四五’‘赣’出新精彩”系列新闻发布会:“十四五”水安全保障成效新闻发布会。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罗传彬介绍我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成效情况。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苏立群,省水利厅规划计划处处长杨永生,省水利厅建设管理处处长向爱农,省水利厅水资源处处长田承伟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徐承主持新闻发布会。

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徐承(文颖 摄)

徐承: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辉煌‘十四五’‘赣’出新精彩”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邀请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罗传彬先生,党组成员、副厅长苏立群先生,规划计划处处长杨永生先生,建设管理处处长向爱农先生,水资源处处长田承伟先生,请他们介绍“十四五”时期我省水安全保障成效,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下面,先请罗传彬先生作介绍。

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罗传彬(文颖 摄)

罗传彬: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社会各界和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江西水利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下面,由我向大家简要介绍江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成效情况。

“十四五”以来,全省各级水利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以水网先导区建设为契机,大规模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省共落实水利投资2715亿元,预计“十四五”期间总投资近3000亿元,约是“十三五”期间投资的2.6倍。经过努力,省级“十四五”规划11项指标将如期完成,其中6项指标已超额完成。一是防洪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成功抵御了2022年乐安河、信江上游和2024年修河、锦江超历史纪录洪水以及2024年鄱阳湖历史第七高洪水,实现各类水库无一垮坝、重要堤防无一决口、无一人死亡、无重要基础设施受冲击,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轻了灾害损失,全力守护赣鄱安澜、百姓安居。长江干流崩岸应急治理提前完工,166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五年任务三年完成,万亩圩堤基本达标,“头顶一盆水”的万座重点山塘除险加固全面完成。乐平水利枢纽、鄱阳湖4处国家级蓄滞洪区等一批重大防洪工程开工建设。治理五河及中小河流1895公里,有效保护2230万人、1590万亩农田和城乡防洪安全。

二是水资源优化配置水平不断提高。有效应对了2022年鄱阳湖流域历史极值干旱,有力保障了粮食丰收和供水安全。四方井、花桥、洋前坝等一批水资源配置节点工程顺利完工。赣抚平原、潦河、袁惠渠、锦北、白云山等5座大型灌区“十四五”现代化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大坳、梅江、峡江、平江等4座新建大型灌区开工建设,井冈、盱江、环鄱阳湖等大型灌区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新增耕地灌溉面积245万亩。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深入实施“千厂树标 万厂整治”专项行动,完成工程改造提升5292处,压减小散工程1697处,开工规模化供水工程258处,实施小型引调水项目6个,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4.1%,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80.2%。三是河湖生态保护治理成效显著。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取得重大进展,进入可研报批阶段。赣江抚河下游尾闾综合整治工程初步发挥效益。持续强化河湖长制,实施河湖“清四乱”攻坚行动,以幸福河湖建设为抓手,打造河湖长制升级版,开展了8个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和4个幸福河湖国家试点建设,宜水、北潦河入选水利部幸福河湖优秀案例,一批有颜有值、有情有景的幸福河湖“江西样板”不断涌现在赣鄱大地。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497.03平方公里,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126条,水土保持率提升至86.51%,赣州市被水利部列为“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5个试点市县之一。成功创建绿色小水电站80座,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达5处,数量为全国第二。

四是水利改革管理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力推进国家节水行动,国务院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连续7年荣获“优秀”。水权改革深入推进,累计完成水权交易557宗,交易水量2.0亿立方米,位居长江流域前列。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前2年完成,3055万亩改革面积全面验收。创新水利投融资机制,切实保障水利建设资金需求。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能力有效提升,完成全国第二单水土保持碳汇交易,发放“节水贷”32亿元。数字赋能开局良好,数字孪生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入选水利部“十大样板”名单,数字孪生乐安河流域建设先行先试全面完成。运行管理不断强化,列入国家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建设试点区域和数量居全国首位,全省小型水库全面推行专业化管护模式,1619公里堤防参与投保。下一步,全省水利部门将持续发力,全面实现既定目标,圆满完成各项重点任务,以冲刺决胜之姿交出“十四五”满意答卷,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我就先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徐承:谢谢罗厅长!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举手,并通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

中新社记者 (文颖 摄)

中新社记者:据了解,“十四五”以来,江西省水利投资规模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请问江西水利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资金渠道方面有哪些经验和做法?

省水利厅规划计划处处长杨永生(文颖 摄)

杨永生:预计“十四五”以来我省落实全口径水利投资近3000亿元,是“十三五”期间的2.6倍,尤其2023、2024年分别达到662亿元、704亿元的历史高值。资金保障有力支撑了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部署的重大水利工程、重点工作、重要改革事项顺利推进。

一是积极争取财政支持,稳住基本盘。“十四五”以来,共争取中央财政资金535.8亿元,是“十三五”期间的1.8倍,尤其2024年争取中央财政资金249.48亿元,其中增发国债资金197.03亿元,列全国第7位。在积极争取中央资金的基础上,省级财政逐年加大支持力度,省级水利专项资金从2021年的35亿元、2022年的36亿元到近三年维持在40亿元规模。市县财政共同发力、强化统筹,积极保障公益性水利项目财政投入,稳定了全省水利建设投入基本盘。

二是无缝对接,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十四五”以来,落实银行贷款和社会资本963亿元,尤其2023年达到历史最高值238亿元,截至今年7月底已落实银行贷款和社会资本187亿元。积极对接金融机构,与国开行等6家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授信2300亿元;不定期向省内各大银行推送水利项目的谋划储备情况和投融资需求,在前期工作中请金融机构提前介入共商资金筹措方案;主动联系大型国企,向大型国企及时推介项目意向,吸引其参与江西水利建设;不定期组织召开重点项目投融资专场推介会,搭好融资供需桥梁。今年7月集中推介重点水利项目69个,总投资806亿元,释放信贷需求216亿元。

三是创新投融资改革,拓宽融资渠道。一是大力推进水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今年全省已完成7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交易金额1564.24万元;累计完成水权交易561宗,交易水量超2亿m³,交易金额0.2139亿元。二是用好新型金融工具,乐平水利枢纽等13个项目落实前期10.7亿元,有效促成项目立项争资;累计发放节水资金超32亿元,惠及130余家用水户。三是探索灌区建设与集中垦造耕地协同推进等改革试点,通过统筹灌区建设与耕地垦造综合效益,深化灌区建管机制创新,拓宽灌区建设投融资渠道。

江西卫视记者 (文颖 摄)

江西卫视记者:请问“十四五”期间,我省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总体情况如何,发挥了哪些方面效益?

省水利厅建设管理处处长向爱农(文颖 摄)

向爱农:“十四五”期间,全省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呈现出规模大、投资多、进度快、效益好的特点,对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的拉动作用持续显现。建成花桥水利枢纽、四方井水库2座大型水库和湘东碧湖、龙南茶坑、于都岭下等8座中型水库,基本完成大坳、梅江2座大型灌区工程,开工抚州疏山、安义吊钟等10座中型水库和平江、峡江大型2座大型灌区工程。具体情况如下:

建设管理亮点频现。一是前期工作“跑得快”,建立省级层面水网建设联席会议机制,强化与部门协作、省市协同,统筹保障用地、环评等关键要素,确保前期工作高效落地。二是建设质量“把得稳”,推行建设质量标准化管理,持续开展问题集中整治,打造了黄坑口水库等样板工地24处;大力推进“透明工程”,打通立项、招投标、建设、验收等管理链条,实现全过程监管、全流程预警,确保建设质量、安全。三是竣工验收“攻得狠”,开展竣工验收攻坚行动,以问题为导向,组建技术帮扶专家队伍,建立已建未验项目台账,明确整改措施、期限、责任人,形成“查、改、核、销”的闭环处理机制。

建设成效多面开花。保障防洪安全方面,全面完成23座鄱阳湖区1-5万亩圩堤除险加固,大力实施鄱阳湖区单退圩堤加固整治,全面完成鄱阳湖区以外万亩以上圩堤除险加固,预计到今年底,全省可新增堤防加固整治1025公里,沿江滨湖地区防洪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廖坊水利枢纽工程、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竣工验收后,有力提升了抚河、袁河调蓄能力。鄱阳湖珠湖、黄湖、方洲斜塘和康山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工程稳步推进,加快补齐短板,将全面提升流域防洪工程体系能力。保障供水安全方面,鹰潭市花桥水利枢纽、宜春市四方井水利枢纽等一批大中型水库完成下闸蓄水验收并发挥效益,新增库容约3.6亿立方米,增加年供水量3.12亿吨,极大缓解了区域水资源紧缺问题。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平江、峡江等大中型灌区工程有序推进,大坳、梅江灌区工程计划2025年底建成,预计可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约70万亩,对减少干旱灾害损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等具有重大支撑作用。保障生态安全方面,大力推进赣抚尾闾综合整治、抚河流域生态治理、昌江百里风光带建设等一批重大水利项目,提升“五河两岸一湖一江”全流域水生态环境;全面推进生态鄱阳湖流域建设十大行动计划,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超过97.7%,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中国江西网(信息日报)记者 (文颖 摄)

中国江西网(信息日报)记者:能否介绍一下“十四五”以来,我省水资源管理与改革的主要成效有哪些

省水利厅水资源处处长田承伟(文颖 摄)

田承伟:一是水资源刚性约束作用明显。2024年全省用水总量238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22%和54%,降速领跑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47,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据统计,十八大以来我省以用水总量零增长,支撑GDP增长167%。

二是水资源管理严实有力。全省纳入取水许可管理取水户超一万家,在线监测计量点超过3100个,规模以上非农取水户和125个大中型灌区实现在线监测计量,数据到报率和质量排名长期全国靠前。

三是水资源节约亮点突出。节水载体量丰质优,累计建成各类节水载体1.47万个,其中景德镇市荣获国家级节水型城市称号,16个企业、工业园区和公共机构分别荣获全国水效领跑者。

四是水资源保护多维发力。河湖生态流量有效保障,达标率保持95%以上,其中水利部确定的断面达标率保持100%。城市饮用水源保障程度显著提升,90%以上县级城市建成应急备用水源或实现双水源供水。建立地下水协同管理工作机制,共享数据超1000余万条,是2024年地下水超采区清零的3个省份之一。

五是水资源改革全面推进。探索水生态产品多元化价值实现路径,累计完成水权交易557宗,交易水量近2亿立方米,吉安市用水权改革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全国第2单、长江流域和中部省份首单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成功在上犹县落地,全国首单崩岗治理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落地赣县区。2024年5月联合金融监管机构出台“节水贷”融资服务政策,截至7月底累计发放贷款超32亿元。

香港商报记者(文颖 摄)  

香港商报记者:灌区是粮食稳产保供的基础,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大事。能否介绍“十四五”以来,江西水利在加大灌区建设改造和管理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苏立群(文颖 摄)

苏立群: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灌区是粮食安全的基础保障。省水利厅高度重视灌区现代化建设和管理,发挥灌区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中的“主力军”和“压舱石”作用。

一是有效增加灌溉面积。“十四五”以来,共实施包括大坳、梅江在内的99处大中型灌区现代化建设改造项目,尤其是2024年,实施了68处大中型灌区,创历年之最。在推进大中型灌区建设同时,完成5000余处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灌片整治,全面补齐灌溉设施短板,实现水源到田间的灌排体系畅通。全省耕地灌溉面积较5年前增加了245万亩,总灌溉面积达到3510万亩,新增粮食产能约5.5亿斤。

二是扎实做好项目储备。聚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灌溉发展需求和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研究提出全省灌溉面积发展目标、总体布局和主要任务。去年,联合农业农村厅编制印发《江西省农田灌溉发展规划》,规划目标至2035年,新发展灌溉面积700万亩。今年上半年,完成国家“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江西灌区项目储备工作,共申报灌区项目97个,包括14个新建大型灌区、12个大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和71个新建中型灌区项目,为保障粮食稳产增产蓄足发展动能。

三是持续推动农业节水增效。我省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三分之二,是节水最大潜力所在。尤其近年来,区域性干旱灾害多有发生,农业节水增效势在必行。江西在全国率先出台建立健全农业节水增效制度政策体系的行动方案,推动“科学灌溉、用水计量监测、农业水价改革、节水市场、节水技术及服务”五项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全省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从2020年的0.515增加到2024年的0.547,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由2020年的598m3下降到2024年的549m3,亩均节水49m3,有效缓解了经济社会发展用水矛盾,实现了用更少的水,灌更多的田、产更多的粮。

四是全面提升管理效能。巩固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果。一方面在管护主体上,推行“管养分离”新模式,全省灌区骨干工程基本实现物业化、专业化维养全覆盖。另一方面在管护经费上,在总体不增加种粮农民负担的前提下,创新提出“水费+精准补贴”的水价执行模式,建立了农田水利设施管护由水费收入、经营收入、财政补助等组成的合理负担机制。仅2024年,多渠道落实灌区运维资金近10亿元,灌溉保证率和服务水平均得到显著提升。

省政府网站记者(文颖 摄) 

省政府网站记者:今年既要做好“十四五”的收官,也要谋划好“十五五”,请问江西水利在谋划“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方面有哪些考虑?

罗传彬:发展和安全,大力推进江西水利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我省从水利大省向水利强省迈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新篇章提供坚强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一是加快构建省级水网主骨架。“十五五”时期,将围绕江西水网总体布局,以水网骨干工程建设为牵引,推进各级水网融合贯通,加强省级水网与国家骨干网衔接,推动省级水网与市县水网互联互通,打通水网建设“最后一公里”,逐步构建上下贯通的水网体系。

二是精心谋划重大水利项目。重大工程项目是五年规划务实管用的关键,是推动规划实施的重要支撑。围绕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完善流域防洪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生态保护治理、数字孪生水利“四大体系”,省水利厅组织开展了全省重大水利项目遴选工作。下一步,省水利厅将进一步加强“十五五”重大水利项目研究论证,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的项目接续机制。同时加强与上级相关部委的沟通协调,争取我省更多重大水利项目纳入全国“十五五”相关规划,为项目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三是充分发挥战略支撑作用。充分发挥江西在水利上的区位优势、本底优势、生态优势,进一步强化水利对重大战略的支撑保障。强化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水利支撑保障,在五河中上游水库建设、现代化灌区建设与改造、城乡优质供水等方面,谋划一批重点项目,支持江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强化中部崛起水利支撑保障,南昌都市圈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鄱阳湖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水网重要节点,全面提升鄱阳湖水安全保障能力,争取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达到先进水平。强化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利支撑保障,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保护好江西“一湖五河六源”生态本底优势,进一步发挥在国家南方生态屏障中的重要作用。

徐承: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