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本轮持续强降雨影响,海河流域永定河、潮白河、泃河、滦河水系多条河流发生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洪水。其中滦河发生2025年第1号洪水,这也是2025年大江大河首次编号洪水。在这场洪水背后,有一支特殊的队伍,正在构建洪水防御的“数字防线”。

7月28日凌晨4时30分,位于河北唐山的滦河干流潘家口水库入库流量涨至2270立方米每秒,编号为滦河2025年第1号洪水。在水利部信息中心的值班室里,汇报汛情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会议桌前,专家团队正在紧张计算着各大水库的泄流量。实时监测数据在不断跳动,每一组数字都牵动着防汛的神经。

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根据雨水情况和水利工程承载能力,研判28日夜间潘家口水库将达到最大入库流量,并第一时间递交了分析报告。水利部各部门紧急会商研判后决定,实行潘家口和大黑汀两座水库联合调度,潘家口水库维持当前流量下泄,大黑汀水库梯级加大下泄流量,腾出拦洪蓄洪空间,并持续动态调整水库联合调度方案。29日上午,潘家口水库加大了下泄流量。

记者在河北唐山潘家口水库的大坝前看到,现在4个闸门同时下泄。目前,潘家口水库泄水流量已经增加到了1450立方米每秒。每秒钟下泄的流量相当于290万瓶矿泉水水量。

调度水库泄洪的同时,又一场紧张的推演随即展开。
陶思铭和五位同事负责海河流域水文预报工作。针对海河流域洪水源短流急的特点,他们逐一分析流域内各条河流的“脾性”,一个流量、一立方米库容、一厘米水位的差距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他们都必须心中有数。

水利部信息中心预报员 陶思铭:每天所有的河流,我们预报滚动了不止两到三次,当上游的一些关键性的站点,它的洪峰出现之后,我们重点做的就是一个洪水演进。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和堤防、道路等高精度数据底板,预报员们用河网水动力预报系统,一点点构建出洪水演进模型,在模型中我们能直观看到洪水经过的农田、村庄和道路的相关情况,这为应急抢险和防汛预案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屏幕上的洪水预报过程不断更新,从水情预报预演,到应急响应的科学指挥与水利工程的精细调度,这道由专业、责任与协作浇筑的信息“堤坝”,筑牢了防汛决策的“数字防线”。
目前,滦河的1号洪水正在顺利向下游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