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成都水司两项漏损控制经验成功入选住建部全国推广清单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7-03  来源:成都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  浏览次数:22

2025年5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第二批)》,四川省成都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老旧院落改造资金机制”“管网智能评估体系”两项先进经验做法成功入选,为全国供水行业提供可复制的漏损治理范式。
 

一直以来,公司深入践行“节水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由公司领导牵头成立专项漏损治理小组,细化科学合理的漏损控制目标及行动计划,层层压实责任,强化激励机制与动态考核体系,建立健全漏损长效机制,深化漏控模式赋能,聚焦高校联合科研创新,2024年全域漏损率有效降低,切实打造高品质供水行业标杆。

强化顶层设计,推动供水设施改造升级

公司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民生需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依据市政府办公厅、市水务局发布的相关方案,建立户表与二次供水设施改造资金筹措机制。近十年来,公司累计完成2227个院落、22.5万余户改造工程,近5500公里管网更新改造,系统性消除管网漏损隐患,将民生服务延伸至“最后一米”,实现居民用水品质与城市节水效能同步提升。

整合数据资源,构建管网智能评估体系

公司与清华大学联合开展“结合管网监测数据与智能决策算法的自来水管线健康等级评估与风险预测系统”研究,探索供水管网动态科学评估体系。整合近137000条管线的20个属性、1200余条维修记录、140余个压力监测点历年数据,开发智能算法模型,建立管网健康评估及风险预测软件系统,实现对管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精准分析,帮助识别潜在风险管线、科学制定日常巡查计划,提升输配效率与供水系统的安全性。该系统有效避免了“一刀切”式高危管线评估,为科学进行管网更新改造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显著提升供水管网智能化管理水平。

应用前沿技术,打造智慧漏损治理模式

公司利用管网健康评估及风险预测软件系统,科学筛查“亚健康”输水管线,将华阳片区划分为16个片区和6条主要输水干管,持续开展网格化探漏工作,2024年累计探测90余处漏点,涉及管道口径DN25-DN300;同时引入压力管道机器人技术,对近40公里输水管线开展分期探漏与维修,共发现并修复7处漏点。2024年,公司成功将产销差率降低2%,有效减少漏损水量并节约供水成本,创新打造“智能检测、精准定位、快速修复”的探漏新模式。

AI技术赋能,助力抄表计量提质增效

目前,公司的在网水表已发展至200多万支,其中机械水表120万余万支,巨量的查表照片需要人工审核比对,耗费极大的人工,且无法保证人工比对照片的准确性。

公司联合清华大学,基于最前沿的AI技术对水表照片进行智能识别,开发部署相应的图像处理算法和读数识别模型,实现对人工查表工作的规范化要求和监督工作,查表照片自动识别并对识别异常情况自动归类,照片识别准确率已提升至90%以上,实现每日3.3万只水表数据自动比对,及时发现查抄问题并跟进开展业务处置,大幅提升抄表效率,实现水表“抄得准,抄的快”。

“下一步,我们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守护城市水脉。加快推进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项目实施,新增布设900余个压力监测点及5000台噪声监测仪,全面提升供水管网感知度,快速精准定位漏点,持续降低漏损水量。”成都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