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7年全球AI耗水量将相当于上海全年用水量,成本近400亿!这既是挑战,更是供水行业的重大机遇。”
在第十五届水业论坛上,郑州水务集团水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郑州水务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州高新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吉志勇以一组震撼的AI耗水数据为引,抛出了供水行业在AI浪潮下的核心命题。他的报告《AI时代下城市供水发展趋势的思考》不仅揭示了技术革命带来的冲击,更描绘了郑州水务以“人脑+AI”破局的创新路线图。
01
未来已来:AI狂潮下的供水之思
从春晚扭秧歌的机器人,到DeepSeek的横空出世,再到《哪吒2》冲进全球影史前五……吉志勇坦言,2025年初密集涌现的AI突破让他首次真切感受到未来已至的震撼。
“《终结者》里的施瓦辛格、《我,机器人》中的威尔·史密斯,过去只觉得是科幻。但今年初的《完美伴侣》让我彻底改观——影片中连女主自己都意识不到是机器人,她的‘人生’完全由他人设定。”这种真假难辨的智能水平,让吉志勇警醒:“未来很可能变成我们完全无法想象的样子。”
随之而来的是两个尖锐问题:
人工智能这么厉害,供水行业是不是就不行了?
人工智能这么厉害,我们人是不是就不需要了?
02
数据震撼:AI是“耗水巨兽”,更是行业机遇
面对疑虑,吉志勇用一组惊人的水资源账本给出了独特解读:
-
初代GPT-3训练耗水约700吨(相当于生产370辆宝马或320辆特斯拉)。
-
GPT-3回答10-50个问题需耗费500毫升水(约一瓶矿泉水)。
-
Meta数据中心2022年耗水量超260万吨。
2022年微软在AI上耗水约64亿升(2500个奥运泳池),谷歌耗水约212亿升(8500个奥运泳池)。
更令人警醒的是未来预测: 据估算,2027年全球AI耗水量将达约66亿立方米,相当于:
450个杭州西湖
75个武汉东湖
9个云南滇池
03
水务破局:节水分质两手抓,智慧体系筑根基
面对AI带来的巨量用水需求,供水企业并非被动接受。吉志勇指出两大核心方向:
-
节水增效: 不是放任AI“豪饮”,而是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显著降低其单位水耗。
-
分质供水: 探索AI究竟需要何种水质?能否使用更低品质但更经济的再生水、雨水等?实现“好水优用,差水巧用”。
为此,郑州水务集团在2024年落子关键布局:
成立郑州水务集团水务研究院、郑州水务科技公司,聚焦节水技术与策略攻坚。
成立郑州分质供水有限公司,专攻差异化的供水模式创新。
04
智慧赋能:打造“4+32+N”体系,需求驱动场景落地
技术与场景孰轻孰重?吉志勇态度鲜明:“对供水企业而言,技术是手段,场景是灵魂。”
AI赋能的核心目标始终围绕: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优化服务、支持决策。
自2018年起,郑州水务集团倾力构建 “4+32+N”智慧水务体系,并于近期完成验收:
-
“4”大板块: 智慧生产、智慧经营、智慧服务、智慧管控,覆盖核心业务流。
-
“32”个系统: 贯通“制水-供水-服务”全产业链,涵盖水源、水厂调度、管网管理、二次供水、表务、工单、工程等关键环节。
-
“N”个未来: 代表无限可能——N个系统、N个人才、N种思路,构成开放创新的生态。水务研究院正是“N”战略的核心载体。
05
创新引擎:研究院聚智,一线人员成“创意源泉”
水务研究院设三大研究方向:
-
传统城市供水
-
水利水工
-
人工智能(重中之重)
其运作秉持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的理念,广泛联合集团内部、高校、科研机构、全国水司及社会企业。创新链条清晰:明确需求→应用研究→未来科技探索研究→中试→成果转化。
吉志勇特别强调:“需求为王,尤其是一线需求!” 2025年设立的20多个项目中,多数源于一线痛点:
-
二供水箱清洗难? → 研发 水箱清洗机器人,解决人工成本高、危险性大问题。
-
藻类检测难? → 联合高校开发 AI智能识别系统。
-
新铺/改造管道冲洗难? → 研制 低水量流速要求的管道清洗机器人。
-
热线分单流程繁琐? → 设计 智能抢单模式,提升响应效率。
06
唤醒“敢想力”:从认知到参与,激发全员创新
如何让一线人员“开口”提需求?关键在于 “敢想”!
-
认知破冰: 集团全员普及AI知识(从领导班子到基层员工),重点在于让一线人员明白“科技能帮我解决问题”,而非必须精通操作。
-
机制保障: 通过培训科普、调研交流、深度参与,消除表达障碍。绩效考核与奖励办法向创新倾斜,目标直指 “人人讲科技,个个会创新”。
吉志勇引用马斯洛需求理论,指出 “自我实现” 是最高层级的喜悦。“研究院要做‘好梦一日游’(电影《甲方乙方》概念),只要敢想,我们就全力支持实现,让大家体验创新成功的快感!”
07
人脑不可替代:善用AI补短板,以创新决胜未来
针对“AI是否取代人类”的忧虑,吉志勇通过 人脑与电脑的巅峰对比 给出答案:
-
人脑劣势:传输慢(100米/秒)、误差大(1/100)、有效内存低、噪声大、算力(浮点)低、易损坏。
-
人脑优势: 超强节能(总能耗仅15-30瓦,CPU级算力能耗约10瓦却远超电脑)、超强模式识别与抽象能力(如“一眼难忘”)、链接可塑性(经验强化)、核心是创新能力。
“阿尔法狗击败围棋冠军前训练了6万局,耗能相当于一个成年人10年代谢总量!而人类指挥官在四渡赤水、抗美援朝中的神来之笔,AI推演千遍也未必能得解。”吉志勇强调,人脑的核心价值在于创造不存在的事物。
08
拥抱浪潮:AI是水务升维的“超级外挂”
吉志勇总结道,供水行业的未来在于 “人脑+AI” 的完美协同:
-
用AI之长: 弥补人脑在数据处理、精准计算、重复劳作上的短板。
-
扬人脑之优: 聚焦战略决策、复杂问题解决、模式创新与场景创造。
他将工作比作一场 “无秘籍、无攻略、沉浸式、开放式” 的游戏,而AI的到来提供了 “更多可玩性与可能性”。最后,他引用“AI教父”黄仁勋的观点发出号召:“AI虽无法完全替代人类,但拒绝使用AI的人将被淘汰。”
拥抱AI,深挖场景,激发全员创新——郑州水务集团正以清晰的路径,回应AI时代对供水行业的叩问。
本文根据郑州水务集团水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郑州水务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州高新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吉志勇在“第十五届水业论坛”上的题为“AI时代下城市供水发展趋势的思考”报告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