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水资源保护在行动告别用水糊涂账——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扎实推进用水权改革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9-18  来源:中国水利报  浏览次数:155
 

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发放用水证 本报通讯员 胡东育 摄

 

“领到用水证,心里有底了!”磴口县渡口镇新地村党支部书记李云飞高兴地说,“这下不仅用水有了保证,省下的水还可以赚钱。”

前不久,随着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首批2761张《内蒙古河套灌区引黄灌溉用水证》正式颁发,河套灌区顺利完成国管渠道引黄用水确权工作。

这也是内蒙古首批引黄灌溉用水权确权证书,标志着巴彦淖尔市用水权改革进入新阶段,各项用水指标更加明确,用水权更加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内蒙古河套灌区引黄灌溉用水证》是国管渠道上开口的直口渠的引黄灌溉用水证明,它将农业用水总量指标分解细化,确权给灌区直口渠涉及的群管组织和行政村,明确农业取用水户对水资源的使用权利、节约保护水资源的责任和义务。

“过去我们按土地面积收水费,一些乡村通过少报面积来少交水费,而且‘水从门前过,不用便是错’的想法根深蒂固。”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乌兰布和分中心供排水科科长赵世民感叹道,“用水权确权后,土地透明了,用水量也透明了。”

农田灌溉面积确权到直口渠、村、组、户,总用水权确权到末级渠道最适宜计量单元,村村都有用水权证,村民用水更加规范。

“新地村一共有8条直口渠,也就有8张用水证。8张用水证总确权水量为335.32万立方米,这是全村1.5万亩耕地用水量的上限。”李云飞说。

发放用水证为百姓带来实惠,可起步阶段并非一帆风顺。

“家在黄河边,水那么多为啥不让淌?”不少群众不理解。

“我们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李云飞说,给村民把政策讲明白,让大家认识到提升水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的重要性。“如今,水快淌够了,村民就提前跟供水所联系关闸口,这样既不浪费水也少花钱。”

本次用水权确权依据各旗县区水利局分配给各灌域分中心的县级初始水权,将近5年实际平均用水量均值折减到直口渠,计算并确定确权水量,明确用水证的使用年限、用水指标量等内容,共涉及巴彦淖尔市7个旗县区、608个行政村,实现灌区农业引黄供水直口渠全覆盖。

“通过发放农业用水证,能够有效促使用水单位明确管理双方的主体职责,把用水权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抓在手上,落在实处。”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供水处副处长范泽华说,用水权确权不仅让节水增效变为现实,还盘活了巴彦淖尔市丰富的水资源,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推动水资源利用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高效转变。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