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水资源紧缺以及历史原因,北京市部分机关、企业、院校和小区自行开凿了一批水源井,以满足其日常用水需求。“自备井置换就是将供水水源由自备水源井的井水,切换为市政自来水,置换后的口感、水质、水压等均有明显改善。”北京市水务局供水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周政说。
据介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于2014年正式通水,每年约10亿立方米的长江水从此奔流北上、润泽京城。北京市自此有了相对宽裕的水源保障,迎来自备井大规模置换的良机。南水进京后,北京市水务部门启动实施自备井置换工程,充分发挥南水效益,提升居民用水品质,提高供水保障率,让更多市民喝上放心水。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供水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改善居民饮水品质,2017年6月,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自备井置换和老旧小区内部供水管网改造工作方案》的通知,按照通知要求,北京市水务部门加大置换力度,强化统筹协调,全力推进置换任务实施,曾经的供水主力自备井陆续“退役”。
据了解,截至目前,北京市已累计完成1099个小区(单位)的自备井置换工程,新增145万余人用上市政自来水。“到‘十四五’末,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具备条件的自备井供水小区(单位)将全部进行置换。”周政说。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北京市水务部门将继续组织相关区政府、市自来水集团和属地积极推进自备井置换工作。同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对暂不具备置换条件的小区(单位),将进一步强化对自建供水设施的监督检查,尤其是加强水源防护、消毒设施运行以及水质检测等管理,确保市民用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