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这十年我省水务系统踔厉奋发,海岛型骨干水网初具规模,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人水和谐润海南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0-17  来源:海南日报报业集团  浏览次数:220
 
 
大广坝水库。 本报记者 封烁 摄
在海口市长堤路水质净化项目现场,工作人员开启水闸。 本报记者 李天平 通讯员 马洪文 文/图

  ■ 本报记者 孙慧

  十年治水惠民,海口市鸭尾溪变得岸绿景美、河畅水清;十年城乡供水,五指山市南圣镇新春村村民曾德兴用上了清冽的自来水;十年兴修水利,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内红岭水库的水灌进了2058亩肥沃农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绘就人水和谐新画卷,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供水管网“毛细血管”延伸至城乡

  高峡出平湖,新春水库如同一颗明珠嵌入了五指山峡谷。荡漾的碧水通过灌溉水渠滋养着当地农业,映照出五指山市人民幸福、灿烂的笑容。五指山市南圣镇牙南村党支部书记邓启政说:“我们现在喝的水,都是自来水厂处理后的优质水,再也不用喝浑浊的水了。”

  城乡水务一体化,是我省实现城乡服务一体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十三五”以来,我省通过实施城市供水管网延伸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深化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改革等措施,让城乡居民从“有水喝”到“喝好水”“喝健康水”。

  五指山市是我省城乡水务一体化发展的样板市县。该市按照省水务厅水利扶贫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城乡供水管网延伸工程建设。2021年3月,历经两年多建设,新春水库水源工程实现开闸放水,汩汩清水输送至五指山市雅圣水厂。

  新春水库水源工程是水利部“十三五”水利扶贫专项规划项目,该工程也是我省水利建设项目中首个采用EPC总承包模式的水利工程,为海南省水利工程建设起到示范带头作用。2021年,新春水库水源工程被中国水利工程协会评为2019—2020年度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

  一条条管网将清水送到百姓家。2019年,我省提前1年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当前,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提高至89.6%。

  管网延伸到家到户,供水服务也随之跟上。当前,全省基本建成了从水源工程、输水工程、净水处理工程、输配水工程的农村供水系统。18个市县(不含三沙市)通过购买社会服务方式委托专业化公司对农村饮水工程统一管护。

  城市供水设施管网也不断延伸改善。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城市DN75(含)以上供水管道总长增加了1897公里,供水管道总长6197.85公里。全省城市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99.67%,供水管网平均漏失率控制在10%以内,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达98.03%。

  水网骨干工程发挥效益

  9月21日,在屯昌县南渡江流域峡谷里,运输车、挖掘机等工程车来回穿梭,水泥倾泻而出倒入扎好的钢筋墙板中,迈湾水利枢纽的主坝正在节节上升。

  近年来,我省水利工程投资建设规模创新高,重大水利工程梯次接续格局全面形成。红岭、迈湾、天角潭、南渡江龙塘大坝等水利枢纽工程,红岭灌区、牛路岭灌区、三亚西水中调等骨干水网及片区工程网成型生效,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水动力”。

  海南岛是独立海岛水系,河流源短流急,天然存蓄能力弱,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配置格局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并不匹配,需要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水资源管理保护,解决工程性和功能性缺水问题,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致力于构建互连互通,可丰枯调剂、应急调度的协调均衡生态水网体系,最终实现全岛水资源“引得进、蓄得住、排得出、可调控”目标。

  建设生态水网,先从顶层设计开始。2018年,省水务厅邀请全国顶尖水利专家进行调研,率先在全国制定水网建设规划。2019年,《海南水网建设规划》正式发布,其以水系空间为基础,形成生态水系网、工程网、管理网和信息网的同步规划,同时主要工程走线落地一张蓝图中,这在全国尚属首例。也因此,它相继获得2019年全国优秀工程咨询奖一等奖、2021年全国优秀水利电力工程勘察设计奖金质奖。

  进入“十四五”,水网作为《海南省总体规划》确定的基础设施“五网”之一,肩负着服务海南自贸港“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的重大使命,我省也加快推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海岛型骨干水网初具规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累计完成水务全口径投资约830亿元。其中落实水利投资345亿元,是同期的3倍多。

  当前,迈湾、天角潭水利枢纽工程进入坝体浇筑高峰期,龙塘大坝枢纽改造工程完成一期围堰,提前8个月进入基坑施工,牛路岭灌区工程已启动施工,红岭灌区田间工程、南渡江引水工程、白沙西部供水、儋州东干渠改造等水网骨干工程加快完善并发挥效益,全岛水资源配置格局持续优化。

  织牢水旱灾害“防御网”

  9月27日,台风“奥鹿”携强风雨擦过海南岛,全岛1105座水库严阵以待迎接暴雨洪水的考验。

  在海口市龙华区龙桥镇大连水库,水库管护员林明泽走到坝顶查看水库蓄水情况,再返回水库管理监测室查看设置在墙上的水雨情自动化监测器。林明泽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汛期期间,他会通过“水库管家”App及时汇报水雨情,按照上方指示及时进行水库蓄水或开闸放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水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初步建成以泄为主,蓄泄兼筹的防洪工程体系,有效改变“大雨大灾、小雨小灾”的局面。全省大江大河及其主要支流的防洪工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重要城镇均已基本建成10年至50年一遇的防洪堤。

  在三亚市,全市86座水库已全部建成标准化防护墙、物料池、水雨情和坝顶路,并规范配置公示牌、警示标识牌、水库可视化视频监控、照明及通信设备。三亚市不仅推进水库标准化建设,还深化小型水库体制改革,厘清小型水库产权和责任,形成多种可复制可推广的管护模式。2020年,三亚市天涯区被水利部评为全国第一批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市、区)。

  在省水务厅的防汛防旱值班室内,一块巨大的显示屏上,全省河流分布图、在建水利工程分布图、全省大中小型水库总数等数据图示一目了然。借助这个“智慧大脑”,省水务厅基本建立覆盖全省5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和1105座水库立体实时监测感知系统;完成50座有闸控制水库上游来水预报、坝址防洪与兴利调度、下游洪水演进决策系统的开发并投入使用;初步建立万泉河水库联合调度系统,开发完成水资源调度管理等多目标指挥调度平台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有919座小型水库实施标准化改造,建成的江海堤防工程总长226.89公里,治理91个中小河流项目,917座病险水库完成除险加固,全省18个市县(不含三沙市)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建成,水旱灾害“防御网”越织越牢,全省水旱灾害防御能力跃上新台阶。

  推进河湖管护由“制”而“治”

  9月22日上午,临高县委副书记、文澜江县级河长李捷等人来到文澜江抱美一水库,用镰刀、锄头清理水库湖泊岸边的水葫芦、杂草。

  2017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河长制湖长制立法工作,次年10月出台了《海南省河长制湖长制规定》,全省3526条河流建成由省、市、县、乡四级河长巡河护河的治理体系,构建“河长牵头、部门协作、分级管理、齐抓共管”的责任机制,共同推动解决河湖生态管理问题。

  当前,全省共有各级河湖长和专管员9310名,其中省级河湖长21名,市县级河湖长415名,乡镇级河湖长2033名,村级河湖长3231名,河湖专管员3610名。

  随着我省河湖长制全面覆盖,全省水务部门落实“清四乱”、打击非法采砂、推动黑臭水体治理等多种河湖治理措施,守好我省河湖生态底线。我省通过河长、湖长日常巡河,深度摸排主要河流、中小河流、农村河湖“四乱”问题,并建立整改台账,要求逐一整改。

  城镇内河(湖)黑臭水体治理是我省河湖生态治理的一根“硬骨头”。水体黑臭,根子在岸上。海南城镇内河(湖)治理因地制宜,首先在截污控源上下功夫。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建、延伸污水管网,消除一批污水管网“空白区”和雨污混流区。当前,全省运营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达67座,处理规模167.97万立方米/日;建成投入运营的污泥处置设施共8处,处理处置规模450.4吨/日。

  我省河湖治理成效逐步显现。海口市、三亚市入选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海口市美舍河、鸭尾溪、大同沟、五源河荣登全国城市水体治理光荣榜,海口市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水体治理和湿地保护荣获2020年“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截至2022年6月,全省88个城镇内河(湖)水体104个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4.2%,上升6.6个百分点,达到河湖治理以来的最好水平。

  2021年,我省开展全省幸福河湖建设行动,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省19个市县建设196处幸福河湖(库),把水灾、水量、水质及水生态等作为幸福河湖的硬性考核指标,修建生态廊道、种植红树林、修复亲水栈道以及防汛梯田等,打造供群众休闲的滨水空间,让老百姓参与河湖治理、亲近河湖生态,获得更多生活幸福感。

  “六水共治”开启治水新征程

  1月4日,新年上班第一天,全省“六水共治”攻坚战动员部署会在文昌市召开,吹响“六水共治”集结号,明确把治水攻坚作为“十四五”期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

  治水是一项全面系统的持久工程,我省对原有治理理念革新升级,明确系统推进治污水、保供水、排涝水、防洪水、抓节水、优海水,组建治水办统筹协调作战,推动治水工作由各自为战转为全域联动,协同共治。

  2月25日,由省水务厅牵头组建的省治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治水办)正式挂牌,全省18个市县(不含三沙市)也均成立市县治水办开展实质工作,强化和发挥指挥部、作战部的统筹协调作用,全面推进“六水共治”攻坚战。

  在海口,江东新区高品质饮用水水厂、饮用水管网等工程正在强力推进;在儋州市中和镇,茅坡涝河河道疏浚清障工程已竣工;在琼海市市区内,城区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及配套管网项目建设完成并投入试运行……截至6月底,我省同步推进469个“六水共治”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超50亿元,在省级重大水利项目、污水处理、改厕项目、养殖尾水治理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并同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身份注册登记”等8个专项行动。

  9月,省治水办启动全省“六水共治”大排查专项行动,计划通过3个月时间,对问题水体治理、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9个方面的水环境问题进行排查整改。为实现精准治水,省治水办结合大排查专项行动建立全省“六水共治”问题数据库,按照“整改一个、验收一个、销号一个”的原则,对入库问题实行销号管理。

  下一步,全省水务部门将紧紧围绕全面提升海南自贸港建设水安全保障能力这一总体目标,抓好水网建设、治水攻坚、民生水务、安全防控等重点任务,当好“六水共治”攻坚战主力军、突击队、排头兵,扛起海南自贸港水务高质量发展重任,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