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实施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 惠及6个市3043万人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1-04  来源:安徽省水利厅  浏览次数:533
 饮水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是人民群众最迫切的需求之一。12月23日,安徽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新闻发布会,省水利厅副厅长徐维国在会上介绍了我省“让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有关情况。2021年,安徽省委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倾听群众意见,谋划让皖北地区群众喝上更好水,决定实施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力争“十四五”末皖北地区群众喝上更优质健康的地表水、基本不喝地下水,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优质地表水源替代地下水源 解决皖北农村供水根本之策

省水利厅副厅长徐维国介绍到,水源条件先天不足是皖北地区基本水情,皖北地区约有84.5%的群众饮用水主要依靠地下水源。皖北地区地下水经过长期大量开采,已经形成约3000平方公里的超采区,一些市、县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实施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也是履行皖北地区地下水超采治理法定职责的根本保证,同时也符合皖北四化同步发展的迫切需要。

为解决皖北地区人民群众饮水和城乡发展用水,我省已经实施淮水北调工程,正在实施引江济淮一期工程并加快推进引江济淮二期工程,将长江水调往淮河和皖北地区。6月15日,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把该工程列为省委“为民办实事”第一项工程。7月8日,省政府第146次常务会议将该工程作为省政府重点调度水利工程。10月28日,该工程明确写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

规划投资154亿元,惠及皖北3043万人

皖北地区特指安徽淮河以北地区,涉及宿州市、淮北市、阜阳市、亳州市、蚌埠市、淮南市等6个市28个县(市、区),面积3.8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043万人。该区域人均水资源量相对较低,城乡供水以地下水水源为主。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取水工程、水厂改建、管网完善等。规划布局供水工程76处、供水规模286万立方米/天,除保留现状已有17处供水工程外,还需要建设供水工程59处,其中新建26处、扩建18处、改建15处。规划投资154亿元。

实施计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2023年底前,完成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建成后具备地表水水源取水条件的13个县(区)城乡供水地下水水源替换,包括:蚌埠市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淮上区,阜阳市阜南县、颍上县、颍泉区、颍东区、颍州区,淮南市凤台县、潘集区、毛集实验区,亳州市蒙城县。

第二阶段是在2025年底前,完成引江济淮二期工程建设后具备地表水水源取水条件的15个县(市、区)城乡供水地下水水源替换,包括:淮北市濉溪县、相山区、烈山区、杜集区,亳州市谯城区、利辛县、涡阳县,宿州市砀山县、萧县、灵璧县、泗县、埇桥区,阜阳市太和县、界首市、临泉县。各地具备条件的,尽可能提前完成。

喝上引调水工程 呈现县区保障供水管理新格局

会上,记者了解到,通过实施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将彻底改变目前水源不稳定、水厂规模偏小、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局面,实现“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的城乡供水均等化。

以淮河干流、西淝河等当地地表水源为基础,引江济淮、淮水北调及南水北调工程为保障,适当兴建必要的调蓄设施,构建区域水源保障格局,实现地下水源全部置换成地表水。

通过新建大型水厂,兼并整合原有小型水厂,发挥供水工程的规模效应,根据规划,现有农村供水工程1046处,整合后为76处供水工程。同时,新建县域骨干配水管网,将原有独立的供水网络连接联通,形成相互补充的供水网络。对于部分老旧管网实施改造工程,切实做好农村供水保障。按照省委省政府“双招双引”的工作要求,以及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建立或引进大型专业化管理队伍,以专业的队伍干专业的事,全面提高农村供水管理水平,保证农村供水工程充分发挥效益,为皖北地区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