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国家水网”来了!中国在下一盘什么大棋?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0-22  来源:环保圈  浏览次数:1055

9月9日,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225号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一场新闻发布会正在这里举行。

 

 

当天上午,国新办举行水利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闻发布会,请水利部部长李国英、规划计划司司长石春先、农村水利水电司司长陈明忠、水库移民司司长卢胜芳介绍水利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栾海军/摄

 

 

李国英表示,水利部门将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等为实施路径,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自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以来,国家高层已经数次提到“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了,这个神秘的“国家水网”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推进国家水网建设?“十四五”期间,这方面又会有什么举措?

 

 

 

 

现代社会四大基础性网络之一,

 

 

国家水网到底是个啥?

 

 

“中国模式”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几大网络。

 

 

例如,我国有总里程超越15万公里的高速公路网,可以绕地球赤道4圈。

 

 

▼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

 

 

也有总里程达到3.5万公里的中国高速铁路网,占比世界高铁总里程达到70%。

 

 

还有“三纵三横一环”覆盖全国的特高压电网,年输电量占全球总发电量25%。

 

 

这几张“网”,保证了我国经济发展所需的电力、物流、交通、人力等,是中国能够成为“世界工厂”的重要保证。

 

 

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网和电网,在去年10月举行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还提出了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积极构建国家水网”。

 

 

至此,水网“补位”,与交通网、能源网、信息网构成了我国现代社会的“四大基础性网络”。

 

 

交通网、能源网、信息网我们可能并不陌生,而这第四大基础性网络——国家水网,又是什么网呢?

 

 

水网,顾名思义,就是水资源的运载工具。构建国家水网,归根到底还是为了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国家水网,由天然的江河湖泊和人工的引水供水连通工程组成,自然河湖水系形成了全国水网的空间布局基础,蓄引提调连通工程构成水流时空再调节的人工渠系网络,自然水系和人工渠系共同组成全国水网格局,通过水网及时将一方之“余”调剂给他地之“缺”,以提高水资源的调蓄能力。

 

 

有了这样一张“网”,就可以极大地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解决我国地大物博导致的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取长补短,平衡水资源分配,从而满足各地高速发展的经济对水资源的渴求。

 

 

▼水网密集、河湖纵横的江南水乡

 

 

根据李国英的介绍,国家水网工程体系又包含三要素,即“纲、目、结”。

 

 

所谓“纲”,就是自然河道和重大引调水工程为纲,它也是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所谓“目”,就是河湖连通工程和输配水工程;所谓“结”,是指调蓄能力比较强的水利枢纽工程。

 

 

▼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徐想/摄

 

 

国家水网建设的目标,是“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

 

 

李国英表示,要建设国家水网工程,关键是要布好三个局:

 

 

第一个局,构建完善水资源优化配置和保障供给的格局。

 

 

坚决按照“十六字”治水思路,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去构建这个格局。立足水资源空间均衡,坚持节水优先,量水而行,构建完善“南北调配、东西互济、多元保障”的国家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

 

 

第二个局,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布局。

 

 

遵循洪水发生和演进的规律,以流域为单元构建由水库、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为主要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

 

 

第三个局,优化河湖生态系统保护治理格局。

 

 

以提升河湖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为核心,加强水源涵养,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施河湖生态系统保护治理工程,恢复水清岸绿的水生态系统,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更开放、更市场、更智慧,

 

 

国家水网有何特别之处?

 

 

作为“十四五”期间水利部的核心工作,国家高层为什么决定要建设国家水网?

 

 

这是因为,我国人均、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和1/2,水资源分配空间、时间不均又愈加导致了水成为我国严重短缺的产品、制约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安全问题。

 

 

▼世界淡水资源分布图

 

 

因此,国家水网的建设有助于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我国的洪水风险防控能力,同时还可以维持河湖生态廊道功能。

 

 

围绕国家水网工程,要把完善水资源配置体系作为首要目标,统筹考虑水安全风险防控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支撑。

 

 

正因为如此,所以在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钮新强看来,加快构建国家水网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举措。

 

 

这样一张新的大网,都有什么新的特点?

 

 

过去,我们往往采用的是一个流域、一座水库、一条河道、一个灌区的单一治水方式,而国家水网较之传统相对封闭的水资源系统,呈现出“多水源、多用户、多目标”等特点,引水、供水、排水更加开放。

 

 

例如,国家水网通过水系联网,让水在“网”上流动起来,有效地支撑保障了国家战略实施,保证水资源在时间上的调度、空间上的调配,以及行业间的调节,全面提高供水保证率和用水效率,为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有力的“硬件”基础。

 

 

同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要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实施国家水网工程的同时还会加快水权与水价改革,构筑新的水价形成机制,尽快建立并逐步规范水市场。

 

 

毕竟,只有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管理体制,才能“软硬并施”,真正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此外,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智慧化”已成为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数字化”逐步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这为我们加快推进智慧水利建设指明了方向。

 

 

▼智慧水务可视化系统

 

 

所以,智慧水利作为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标志,就成了实现水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重要抓手和平台。

 

 

具体来讲,坚定不移地推进智慧水利系统建设,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是加强水安全监测体系建设,优化水文等监测站网体系布局,完善大江大河及其重要支流、中小河流、中小型水库等监测体系,提升水安全智能监测感知能力。

 

 

二是完善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推进水利工程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相融合,加快水利工程智慧化、国家水网智能化,建设国家水网大数据中心和调度中心,加强数字流域建设。

 

 

三是推进涉水业务智能应用,提升信息整合共享和业务智能管理水平。

 

 

总之,新成立的国家水网,将打破以往相对封闭的水资源系统,让引水、供水、排水更加开放。同时它还将更加市场化、智慧化、数字化,带动整个水资源体系的升级。

 

 

 

 

已形成“四横三纵”主骨架,

 

 

区域和城乡布局仍均不平衡

 

 

既然是这么好的水资源供给体系,那么,国家水网的建设进展又到哪一步了?

 

 

简单来说,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四横三纵”的国家水网主骨架以及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配置格局。其中,已规划实施的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规划中的西线工程沟通了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为国家水网拉出了主框架。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

 

 

虽然初见端倪,但距离我们的目标仍然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与“空间均衡”要求的差距还很大。

 

 

主要问题表现在3个方面:

 

 

第一,我国水网体系不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与国家水网供给能力不平衡,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第二,我国水网格局尚未满足空间均衡要求,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不平衡,水资源超载矛盾突出;

 

 

第三,水网布局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和城镇地区,水网设施的区域布局和城乡布局均不平衡,区域和城乡水利公共服务水平差距矛盾突出。

 

 

所以,未来我们还应该进一步加大国家水网的建设力度。

 

 

在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石春先看来,应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为重点,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强互联互通,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工作重点:

 

 

一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充分认识国家水网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是坚持系统观念,科学把握国家水网的功能定位。

 

 

三是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谋划国家水网总体框架。

 

 

四是统筹谋划,加快推进“十四五”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建设。

 

 

五是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主体,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

 

 

总的来说,国家水网应在节水优先的前提下,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约束,以保障经济社会合理用水需求和生态环境健康稳定为目标,实现“多元供给、网络联通、调度自如、保障有力”的全国水网体系。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