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有了南水北调的助力后……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9-24  来源:中国水利报  浏览次数:550
 “霞明深浅浪,风卷去来云。”干涸多年的滹沱河石家庄市区段,如今重现美景。
 
自2019年夏天起,白鹭、白天鹅等珍稀鸟类开始在滹沱河筑巢繁衍。在河北省邢台市,七里河生态补水使下游狗头泉、百泉在干涸了18年后开始稳定复涌;在天津海河城区段,生态水的注入明显改善了河道水质,海河两岸游人如织,候鸟稀客红嘴鸥逐年增多……
 
中线工程向邢台七里河生态补水
 
作为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状况的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力实施生态补水,持续推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在破解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下降、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水北调工程在规划之初就对发挥生态功能有明确要求:“要按照‘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进一步落实有关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措施,实现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目标。”
 
中线工程2014年通水以来,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优于国家Ⅱ类水标准
 
2018年9月13日,中线工程开始实施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河湖地下水回补工作。截至今年8月19日,已向华北地区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等16条河流累计补水26.77亿立方米。
 
水利部明确2019—2020年度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河湖生态补水量为10亿立方米;同时要求根据实际来水情况,利用汛期弃水,相机增加补水量。截至8月19日,今年已累计补水14.97亿立方米。
 
中线工程向石家庄滹沱河生态补水
 
目前,沿线受水区地下水水位明显回升,有效遏制了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河湖水量明显增加,沿线16条河流天然河道阶段性恢复;城市河湖、湿地水面面积明显扩大,其中白洋淀淀区水面面积扩大47.18平方千米;河湖水质明显提升,河湖增加了大量清洁的环境用水,提高了水体的自净能力,白洋淀入淀水质由劣Ⅴ类提升至Ⅱ类;河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绝迹多年的鱼虾重现河流,消失已久的白鹭飞回湖畔,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
 
南水所至,大地欢歌。河南省白河、贾鲁河、淇河、安阳河等25条河流变得清澈温婉。河北省滏阳河、滹沱河、七里河等13条河流恢复河道基流,有水河段总长度超过1200公里。海河流域内“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困局正在逐步得以破解,高铁车窗内一双双惊喜的眼睛纷纷看向那些依稀恢复往日风采的大河。
 
目前,中线生态补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要彻底扭转华北地下水超采的局面,仍需在治理措施上进一步加强。
 
北京密云水库
 
水利部门将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战略实施继续贡献力量。完善生态补水各项机制,用足用好中线水资源,加快完善中线一期配套工程,加强科学调度,逐步增加对华北地区的供水量,为地下水超采治理创造条件;在保障正常供水目标的前提下,根据丹江口水库水源条件,充分利用中线工程富余输水能力,相机为京津冀河湖水系进行生态补水。
 
同时,还将着力提升补水效率,保证地下水水质。扩大试点区域,逐步推进其他河湖生态补水,促进地下水回补;进一步研究除河道补水之外的其他地下水回补方式,不断提升南水回补利用效率和补水效益。同时在补水过程中严格控制水质,尽量避开重金属尾矿等地下水污染高风险区,避免污染地下水。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