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供水新闻
 
供水新闻

大凉山里农村饮水安全的“一步跨千年”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6-29  来源: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  浏览次数:365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位于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核心区。凉山群众的饮水安全,始终是党中央、国务院最牵挂的事。受地形复杂、交通闭塞、民族用水习惯不同等的影响,想顺利完成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任务,难上加难。然而,确保彝族群众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任务,丝毫不能改变。近日,水利部派出暗访组,深入凉山腹地7个彝族聚居县,对尚未解决饮水问题的贫困人口,逐村逐户排查,详细了解彝族同胞的吃水问题是否得到解决,确保今年6月底前全面打赢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战。
 
笔者所到的地方,是距离西昌市约170公里的凉山州美姑县。
 
“全程26公里,大约需要1小时40分钟。”这是一段来自导航的语音播报。26公里的路,需要超过1个半小时的行程!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无法想象还有如此“低速”的公路,只有走进凉山,才能切身体会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凉山,地如其名:小山连大山,前山靠后山,近山接远山,明山套暗山。从西昌市到美姑县,约5个小时的路程不是上山就是下山。而美姑县境内的道路,也远非地名般美好:沟壑纵横、地势险峻。进乡入村的道路大多沿山峰而上,紧贴山体开凿,道路几乎与车体同宽,往下看是万丈深渊,往上看是悬崖峭壁,路面泥石混杂、坑洼不平,坐在车里像在山腰上“跳舞”。
 
彝族老人和孩子围坐在“三锅桩”前 蔡媛媛 摄
 
一个村分布在好几个山头,经常是“看到屋,走到哭”。出门爬坡、人背马驮是山区彝族群众出行的常态。暗访组每天行程12个小时以上,却最多只能看两个村。路途最艰难的一天,翻越了4个山头,只走访到两个贫困户。2019年年底,据美姑县农村饮水安全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台账,有527人尚未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为兑现“让每一位农民兄弟都能喝上放心水”的庄严承诺,水利部农水水电司暗访组此行的任务是进村入户,全部查看分布在12个乡22个村122户人口的吃水情况。行程的第一天,暗访组就在佐戈依达乡布里莫村的两户人家遭遇了沟通“壁垒”。语言不通,如何能准确真实地了解村民家的实际情况?沟通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暗访组找到了合适的“中介”:村支书或驻村第一书记。于是,接下来的行程中,村干部担任了我们的交通向导和语言翻译,我们按照在册群众名单,开始了逐一排查。牛牛坝乡,是美姑县第一大乡,算得上凉山州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牛牛坝乡碾碾村、哈洛乡哈洛村、哈洛乡瓦普村、尔合乡达洛乃乌村等4个村,共16户59个村民都搬迁到了这里。一排排整齐的单元楼房,俨然一副城镇的模样:自来水装到了厨房,卫生间安装了抽水马桶,IC卡水表接到了每家每户,问到水好不好喝,彝族汉子吉克曲伍羞涩地点头微笑,嘴里不停地说:瓦吉瓦(彝语“好得很”)!
 
尼哈乡安曲村彝族小学生的洗脚课 蔡媛媛 摄
 
来到布里莫村的日尔革家,低矮的土坯房,约5米长、2米宽的院子,养着猪、鸡和鸭。问到家中怎么吃水,的日尔革的外甥说,家里有两个水龙头,一个是2016年与几户邻居一起接管子安装的,一个是2019年年底村上统一安装的,但新装的水龙头没水,旧龙头的水量也很小。
 
为找到的日尔革家吃不上水的原因,在村支书和二组组长带领下,督战组成员用树枝作拐杖,几乎一路爬行,来到海拔2500米以上、垂直高度500米的水源地。原来,新建的饮水工程水源点水量小,尤其遇到每年3、4月的旱季,水量不能满足村民的吃水需求,所以村民们只能用原来自己安装的旧龙头作为主要水源或者另到山上寻水。
 
“水源不稳定!供水得不到保障!挑水往返时间超过40分钟!”暗访组只能在的日尔革家的饮水安全评价表上画了“×”号!
 
在哈洛村村民吉则杨色的新家 赵国栋 摄
 
赶了个清晨,暗访组来到瓦西乡达拉阿莫村,虽已入夏,但高寒山区的早晨在蒙蒙细雨中仍有几分寒意,罩在云雾中的达拉阿莫村,美得犹如仙境。一些彝族老人正围着“三锅桩”喝着啤酒烤火,几个彝族小孩正拧开水龙头玩耍着。督战组却意外发现,在这个水龙头旁边不远处,还有一处龙头,拧开水龙头,却没有水。第一书记邓明鹏告诉我们:二组村民都是非贫困户,去年7月政府新建了饮水工程,但一直停水至今,所以村民只能使用原有的自建饮水工程。暗访组去查看蓄水池,发现早已干涸。驱车来到山脚下,步行40分钟上山,找到了水源点,发现清澈的山泉水正汩汩流淌。
 
为什么守着好水,却用不上水?暗访组现场分析并给出建议:未深入论证就新建供水工程,不如把功夫花在保障稳定水源工程和输水管网建设上。用新水源、原管道同样能解决吃水问题!
 
暗访组成员找水源 赵国栋 摄
 
绕了好几个山头,在车里颠簸两个多小时,才找到去往洛莫依达乡维史村的路。暗访组一行想在路边吃完午餐后进村查看情况,却被一个好心的彝族大姐看见,虽然听不懂她的彝语,但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她邀请我们去家里做客的热情。前往村里的路上,幸而又碰到了扶贫挂职的副乡长谢磊带路,他告诉我们,维史村登记在册的共有3个贫困户3口人,被安置在了两个扶贫搬迁点,为了探清吃水状况,暗访组相继前往。
 
先来到维史村本村的集中安置点,这里还有一些安置房收尾工程正在施工。走进一家农户,拧开厨房的水龙头,好半天才有几滴水滴答流出,再进入几户人家,同样发现类似的状况。经过了解,原来施工队正在抓紧完成收尾工程,新引入管网的自来水水量很大,但目前只能先保障安置点施工方的工程用水,停工后才能引入家中供农户使用。暗访组记录下安置点的情况,一再嘱咐村干部:一定要在6月底前完成水源切换,全面解决当地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
 
另外两户搬到拉木阿觉乡社区的集中安置点。这里有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小洋楼,一片片郁郁葱葱的绿化庭院,一群穿着彝族服装的少女更给小区增加了一抹亮丽的颜色。走进缔木石扎家,10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明亮干净的客厅,电视、冰箱、太阳能等应有尽有。
 
“以前住的地方哪儿有厕所,现在家里就有厕所了!厨房做饭也在家里面了,用水都在家里面了,再也不用去很远的地方挑水了,这里非常舒适,做什么都方便!”贫困户吉古体坡见到我们激动地说。
 
牛牛坝乡易地扶贫安置点入户水表 蔡媛媛 摄
 
10天的时间,暗访组完成了第一轮的查看。成员们每天早出晚归,清晨从县城出发,一整天时间走村入户,有条件的村镇可以在中午时找个小饭店吃碗面,多数时候午餐就是蹲在路边吃个便当,晚上回县城继续挑灯夜战,归类整理白天的暗访情况并形成当天的报告,再制定好第二天的出行路线。经常是整理完才发现已是凌晨一两点。
 
暗访组走一路、看一路,问一路、听一路,也思考一路、讨论一路,对美姑县的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情况有了直观了解:尽管这里的贫困程度还很深,但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和解决情况看,脱贫攻坚已经取得明显成效,改变正在悄然发生:从泥土房到洋楼房,彝族兄弟彻底告别了背水挑水的时代,实现了“一步跨千年”。
 
美姑县统一发放的农村饮水安全明白卡 赵国栋 摄
 
凉山州的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时刻,为进一步解决凉山州的实际问题,水利部决定采取超常规举措解决难中之难、坚中之坚。最后的关头,按照水利部部长鄂竟平提出的“两个确保”要求,水利部又提供了几发“强力炮弹”:继续派出10余人的督战组坐镇凉山,与省、州、县的同志联合会战;从6月开始,水利部每周召开一次调度会,副部长田学斌部署调度,分析研判问题,商讨解决对策,全力攻坚决战,确保凉山州在6月底前完成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收尾工程建设,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确保工程正常运行和长期发挥作用,建立长效机制。
 
凉山州的脱贫攻坚工作全国瞩目甚至全球瞩目。当地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最后攻坚倒计时,目前各方齐心协力,决战决胜,即将迎接的一定是一场质的飞跃和嬗变!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