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沈水公司:创新求发展 发展为百姓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2-28  来源:经济日报  浏览次数:432
????孙元凯 郭洗尘
????
????很难想象:从1999年起,沈阳的水价竟连续7年没涨一分钱,沈阳的供水改革与发展给全市人民带来的实惠,也是沈阳市自来水总公司创造的奇迹!
????(此语不准确,只是沈阳的供水价格没涨,沈阳自来水公司另外加收了二次加压价格,另外不属于自来水公司的污水处理费也多次上涨,中国水网加注)
????
????作为公共服务单位的沈阳市自来水总公司早已成为自负盈亏的企业,1999年市政府即全面停止了财政补贴。那么,他们靠什么来消化如此巨大的收支负担?又靠什么使企业得以发展呢?
????
????在沈阳市自来水总公司,记者见到了公司的掌门人、法人代表张国祥。这位省政协委员、高级工程师,给人的感觉更似学者。他1999年底出任公司总经理,当年42岁。张国祥说,把一个传统的、落后的、封闭的和垄断的“水老大”,改造成一个市场的、现代的、先进的、开放的和“竞争”的供水企业,这就是我们7年来所做的事。
????
????简单而朴实的语言,恰恰道出了“沈水”发展的丰富内涵。
????
????在创新中克难而进
????
????许多居民并不清楚,在沈阳市2650公里长的供水管线中,有近四分之一还是解放前铺设的,大多数水处理厂也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设备老化,技术落后,导致管网泄漏,水质恶化。加上计划经济年代供水系统一直吃“皇粮”,服务意识低下,冗员包袱沉重。到上世纪90年代末,这家公司已是债台高筑,经营亏损高达数亿元。由于企业无力支付更新改造资金,造成全市制水、供水局面的恶性循环。水,成了制约沈阳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
????怎么办?张国祥面对职工大声疾呼:“救自来水公司的良方只有两个字:发展!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全是困难!”
????
????然而,靠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经过反复多次调查研究,公司领导班子决心从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上突破。
????
????从2000年起,“沈水”推出了一系列大动作:
????
????他们撤消了原有的营业公司、加压公司和实业公司,重新组建了8个区的营业处,集供水、服务、营业、查收和二次加压为一体,实施分区计量、分片管理、分灶吃饭,这就是后来闻名全国的“供水三分制”。接着,又成立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自来水稽查大队和测漏公司。这种变革,使水费收缴率从过去的80%猛增到98%;产销差下降了6个百分点,仅此一项就挽回2400万元损失;管网漏失率从24%下降到17%。
????为推动供水市场化,他们在全国率先实行了“特许经营制”,8个营业处依表计量,按量向总公司上缴水费,水真正成了商品。“10人/万吨水”和“三联一包制”也由此在沈阳诞生。“10人/万吨水”即10个人的费用支出完成万吨供水量,达到了全国先进水平;“三联一包”即在全市营业查收岗位上实行联片、联薪、联责,按照“上不封顶、下不保底、不足自补、节余归己”的原则,按劳、按绩分配。传统落后的用工制度、薪酬制度被彻底打破,“以压调量,以销定产”的科学供水模式开始运行。过去,沈阳市日购水量155万立方米,现在下降到133万立方米,每天节约的购水量相当于一个中小城市的日供水量,供水运营成本降低1.1亿元,扣除政策性因素后,当年首次实现年盈利1550万元。
????
????实现跨越发展
????
????困境摆脱了,企业发展了,沈水人将改革的成果和发展的效益反哺于社会,每年投资近亿元对全市供水设施进行改造。7年总计改造社会自管的二次加压泵站2064个,在全国第一个实现了从制水生产到加压服务全过程、专业化管理,创建了独一无二的二次加压管理模式。
????
????“沈水”的大胆创新和快速发展,震动了全国。建设部将沈阳市确定为供水市场化改革、城市供水保障体系建设和利用国家技改资金改造管网的试点城市。沈阳市委领导写信赞扬:“自来水公司勇于创新管理的经营方式,在推动城市建设发展,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
????如果说,从2000年到2003年是为求生存而对企业实施外科手术式的改革的话,那么,2004年以后,“沈水”的演变则是跨越式的发展。
????
????2004年,沈阳市供水服务办事大厅正式建立,“22702270”市民热线24小时开通,沈阳百姓破天荒地第一次足不出户就能解决用水问题。昔日的“水衙门”真正变成了“公仆”。“主动服务,超前服务,延伸服务”成为沈阳供水的新选择;“管网无漏失、水费无漏收、水表无超期、水质无污染、用户无投诉”体现出100个优质服务示范社区的服务内涵。
????
????2005年,“沈水”又做出惊人之举:同步打响沈阳供水史上从未有过的大规模、高科技、大投入集群改造工程,即水源建设工程、管网改造工程、水表改造工程、节能降耗工程和信息化工程。当年完成更新改造水井24眼,刷新历史纪录;管网改造102公里,解决无水区1.8公里;更换用户水表20万块,更换总量相当于过去一年的两倍;10项节能改造工程使沈阳市制水每立方米单耗电能下降到0.3千瓦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消灭41处“四差”泵站,使4.2万人受益;信息化工程获沈阳科技振兴奖。
????
????沈阳百姓真正实现了从“吃水难”到“吃好水”的历史性跨越。
????
????步入市场化的公用企业,能否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能否坚持履行为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沈阳市自来水总公司做到了。他们连续4年在沈阳市窗口单位行风评议中,群众满意率名列前茅,这是全市人民给“沈水”的最高荣誉!
????
????人们还清楚地记得,沈阳市多年来一直实行“三峰供水”,即早、中、晚各供水一次。许多居民为了吃水,天不亮就拎桶端盆排队接水。为彻底解决“三峰供水”,沈水公司先后投资数千万元,改造低压区面积1000多万平方米。2004年9月28日,沈辽北巷的一锅炉联体泵站,经日夜改造顺利送水,这一工程的完成,标志着沈城长达数十年的“三峰供水”历史的结束!
????
????让居民喝上“放心水”
????
????铁西滑翔社区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居民社区。由于这个社区建设时地下管网没有形成环状供水,死水点多,加上居民室内管线材质不符合国家规定,导致水质劣化,长期无法解决。沈水人把彻底解决好滑翔地区的水质问题,看作是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经过3年的艰苦奋战,滑翔社区水质改造工程终于相继完成,23713户居民喝上了放心水。
????
????张国祥是国家高级职业经理人,但他更看重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他说,只有把先进性体现在为大局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成果上,才算是合格的共产党员。
????
????几年来,在公司党委的组织下,先后有900多名党员义务献工5400小时,发放“党员联系卡”2万张。2005年,沈阳西郊细河地区的21个村庄因细河污染,饮水发黄变臭。为解救6万农民的饮水之苦,沈水公司组织“共产党员工程”,经过35个昼夜奋战,铺设管线533.6公里。6月15日,细河农民苦盼的清水甘泉终于喷薄而出,农民手举“饮甘泉雨露,感党恩万代”的金丝绒锦旗表达感激之情。记者看到,在沈阳市自来水总公司的楼顶上,闪耀着12个火红的大字:“保障城市供水,创建诚信企业”,这是近万名沈水人对全市人民的铿锵承诺;而“供水胜于救火,责任重于泰山”更是沈水人的可贵誓言!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