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只是其中最重要的工程之一。近几年来,县政府水利局坚持“把贫困从保障线上拉出来,为群众建立坚实的收入增长线,帮助群众摆脱贫困”。水利“工业扶贫”和“定点扶贫”两篇文章极致,得到了省、县的一致好评。近三年来,共投资26亿多元,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113000多人,建设排水面积148000亩,建设了5个水文旅游景点,直接和间接推动8000贫困人口增收致富。
解决安全饮用水问题,消除贫困,退出“安全线”
脱贫是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民生第一工程。饮用水安全是扶贫和贫困村的严格要求。西夏县水利局作为一个重要的行业部门,对饮用水安全承担着“一票否决”的重要任务。该局坚持准确减贫和准确消除贫困的基本战略。它以改善水利服务和保障贫困地区的能力为主要目标,有效地解决了贫困家庭和贫困农村不安全饮用水退出贫困地区的问题。确保中央水利扶贫政策落实到位。
计划是先导。为了编制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方案,历时4个月的李英俊名LED水专家和技术人员。全县16个乡镇200个行政村的近3000个村民群体进行了调查、调查和澄清。最后,确定有82000人存在饮用水不安全问题,包括19000名穷人。
为了真正掌握生活在偏远和无法到达的村庄的人们的饮用水事实,调查人员徒步穿越山峦,穿越河流和沟渠,穿过丛林,挨家挨户地在寒冷和炎热中穿行。滑行和摔跤,蚊子叮咬,撕裂的衣服是常见的。他们所到之处都详细记录了观测结果,为以后编制施工计划提供了准确的数据。
2016年5月,为了了解该县毛平镇茅坪村独山坪集团的饮用水状况,调查人员穿越了几座山,越过了几个山脊,往返了四个多小时。2016年冬天,为了规划密平镇中村西坡群的饮水线路,船长李英俊拖着生病的身体,踩着雪,沿着山路走了四五公里,途中险些滑下山溪。
2017年初,西夏县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十三五”和“西夏县2017~2019农村饮用水安全巩固推广工程滚动实施计划”顺利启动。而项目任务分解到年份,工作职责对人的头脑实施。
在实施安全饮用水项目中,局以“负担得起、管理好、负担得起、长期效益”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性地实行县、乡、村三级联动,联合管理,实施“人、公、关”五位一体的定制体系。技术人员和质量监督负责人的“目标、任务、期限和质量”,对具体责任人员履行任务。各级领导要承担责任。将安全饮用水工作纳入县级目标责任制考核。
西夏380000农村人口中,大部分位于深山区,居住分散,自然村落居民的居住位置相对较高,造成饮用水工程管道长,水源点难以支撑,建设难度大,成本高。为了克服水问题,工作队往往必须在地面上找到水点。三年来,共有131处地方帮助人们找水,近三次“25000李龙三月”。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该局多次寻求领导,寻求县财政支持。只有在2016年、2017年的县安全饮用水项目中,在划拨2000多万省级资金的基础上,县财政支出超过1.43亿元。
为了克服施工困难,特遣队经常放弃节假日,牺牲星期天,冒着严寒酷暑,到现场监督,加紧努力,加快步伐,加快进度,齐心协力攻克难点。李英俊说出来了。“穷人可以提前一天喝甜水,所以没有什么好忙的,也没什么好累的。”
自2016年以来,该局共协调县委、县政府举办14次农村饮水安全扶贫工作动员会、现场会议和促进会议,共召开46次协调会议。安全饮用水投资6174万人,51个贫困村的67000人得到彻底解决,其中贫困人口16000人。
提高水利效益建设群众收入“增长线”
一排排整齐的猕猴桃脊茂盛,一排排完整的猕猴桃架延伸到远方,幼苗在微喷灌下充满活力。!
“过去我种猕猴桃,筑坝时保证灌溉水,有保证的年收入,脱贫后不用担心,今年我卖了13000块水果!”该县五里桥镇黄石村单身汉周天奇充满信心,在好日子里。
水利兴旺,农业兴旺。在发展“果、药、真菌”特色农业产业的同时,全县高度重视水利工程的配套建设,大力发展“灌溉农业”,为农业产业基地配备喷灌设备,提供技术服务和标志。购买合同。从2017年到2018年,全县农业建设投资5.1亿元,惠及全县16个乡。
“以猕猴桃为重点的林果种植基地、山茱萸中药材基地和食用菌栽培基地,都将利用灌溉设备,为工业稳定提供良好的‘保藏箱’。”据县委书记、水利局局长薛本祥介绍,目前,全县已投资八亿七千七百七千四百万元用于河堤整治、蓄水、提水工程,三千一千九百万元用于“五小水利工程”。抗旱应急提水工程104.4亿元,耕地配套148000亩,17.9亿元。全县实现“旱涝”保护148000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72.3%。其中,天光牛角村、杜颖村1500亩杏李农基地、丹水辽墓1000亩猕猴桃基地,与往年的农业建设基地相连,形成5万亩环线锦廊。水利工程综合效益的发挥,大大增加了山区人民的收入,特别是贫困家庭的收入和贫困村庄的出现。
水利的良性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快速转型和升级。西夏农民由传统农业向果农、药农、蘑菇农转变。目前,该县“果药真菌”年产值33亿元,综合效益230亿元,70%的农民收入来自三大特色产业。其中,125000亩猕猴桃人工基地,年产猕猴桃7万吨,产值6.5亿元,进入60多个村种植专业村,大量农民通过种植猕猴桃走上繁荣昌盛之路。3280户家庭、8063名贫困人口在适合自己种植、加工、储存、购销、流通岗位上表现出很强的技能。
同时,县城发挥水利资源优势,利用水文景观发展旅游业,带动群众,增加收入脱贫,把绿色水绿山变成金山银山。仅2018年,水文景观旅游收入就达到3.1亿元,来自600个贫困家庭的1500多人。
发展定点援助,帮助群众摆脱“贫困线”
“谢谢你,薛局长,谢谢你,饮水员。”2017年10月13日,周艳军,一个穷人,看到他的女儿在他死前上了大学,石头终于落在了他的心里。
2016年4月,西夏县水利局局长薛本祥获悉,该村贫困家庭中最贫困的周艳军患胃癌一年多,手术后基本住院。家里的一点积蓄早就花掉了,还欠了很多外债。她的女儿周青淼前年收到河南师范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但由于收不出学费,她去了大学的入口处,别无选择,只好返回。他非常震惊,决定对周艳军一家的赡养负责。
数次病院探望,数度耐烦挽劝,数次至心许诺,周彦军的妻子肖海姣被薛局长的热心、爱心、真心打动了,终于放下思想包袱,树起生活信心。薛局长为她的五口之家量身定做了家庭增收项目、万药分红计划和转业服务,使全家人享有最低限度的保障。同时鼓励周青淼再次备考,周青淼被学校顺利录取。
“我代表水利局答应每年向青苗大学缴纳5000元的学费。”今天,她每年得到4000元的赠款,2000元的雨露计划,500元的交通补贴和2600元的低安全保障。她的父亲于2017年10月去世,使她的家庭失去了贫困的根本原因,并于去年年底摆脱了贫困。
米平镇河西村毗邻该镇,总面积9800多亩,辖13个村民团体506 2405人,其中贫困家庭38户121人。西夏县水利局作为一个指定的扶持单位,始终贯彻“一事无成,重中之重”的理念,植根于工业扶贫,在家庭活力的刺激下发挥力量,体现了对老百姓真正满意的作用。我们将努力成为扶贫斗争的有效战斗员、扶贫政策宣传员、工作和执行监督员、基层情况宣传人员,并尽一切努力与贫困和困难作斗争。
为了做好帮助群众的工作,局成立了农村工作队,12人进入农户,成为贫困的亲戚,谈论农事,解决人民的困难。他们发现了家庭贫困的“根源”,并根据自己的身体制定了量身定做的扶贫计划和援助措施。其实开了“药方”,拔掉了“可怜的根子”。结合该村蘑菇产业较早的发展和良好的基础,将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安排在产业链和增收项目中,通过自身的产业来增加收入。对于一些劳动能力薄弱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在社会保障体系外,通过合作、“金融5”等支持模式,保证他们的收入不会减少。
当视察队参观村子时,得知村民是袁国强。村里有五个人。他们的妻子是智障患者,他们的三个孩子在上学。他从年初一直忙到年底,生活还很紧张。这三座瓦房危在旦夕,其中有一半是他兄弟的。鉴于交通不便和重建困难,特遣队将其带入利卡的贫困家庭,并安排其家人享受搬迁到其他地方的扶贫政策。今年4月,袁国强人搬进了一个新房子,里面有三个房间和一个大厅,发展了蘑菇种植业,年底前彻底消除了贫困。
贫困户毕小菊因为丈夫不测作古,年数微微拉扯两个上学的孩子,整个人的肉体简直溃逃,一度对生存失去了但愿,帮扶责任人王文博经常性走访慰问,让她慢慢地从痛苦中走了出来,并托朋友将其安排到西保集团上班。目前,大儿子从高中毕业进入西宝,成为一名学徒。毕小菊人组成了一个新家庭。
三年来,该局投资149.06亿元,解决全村安全饮用水问题;建设3500米灌溉渠,保障农田“旱涝”;加固路面21600米,实现道路户沟通;争取400000元资金,扩建25个小村庄;在定点支持的帮助下,贫困家庭摆脱了贫困线.
现在在河西村,美丽的乡村正在进步,白墙、绿瓦、清流绕山,门前的花带真的很亮,新广场、游乐园、70岁的阿姨跳舞让人眼花缭乱……
水运长乡,水富民。龙乡西夏水利战胜贫困、战胜贫困的故事是一个精彩的演绎。西夏水利人民本着“奉献、负责、务实”的精神,继续谱写“水利扶贫”、“定点扶贫”的美好篇章。孕育着战胜贫困的新荣耀。